附录1:对1阶花色开叫的非MAFIA应叫方式
对1阶花色开叫的经典应叫方式是,当持4张高花+5张或更长的低花时,我们可以优先显示低花,只要大牌点力允许我们在第二轮再叫出4张高花套。在同伴开叫1
后,我们持如下几手牌时如何选择最好的应叫?
上面几手牌中,
套都是最有价值的所在,因此我们都愿意马上告知同伴这一信息。但2
应叫所带来的不便是,我们不得不暂时放弃寻找高花4-4配合,而如果选择应叫1阶高花则没有这个问题。
决定上述几手牌如何应叫的关键因素是应叫者2盖1应叫后的2阶逆叫的特征。如果这个逆叫(如进程1
-2
;2
-2
)是进局逼叫,那持牌a)时我们就不能奢侈地应叫2
。我们没有足够的大牌将定约推向成局,但如果在同伴意料之中的2
再叫后我们不叫2
,又有可能错失4-4配的
定约的危险。对有的体系(如传统的埃坷)而言,2阶逆叫只是邀叫性的,则2
的冒险程度就大大降低了。
持牌b)时,做2
应叫而丢失可能的
配合的后果并非很严重,我们有很多铁打的
赢墩,对拿9墩牌是很大的帮助。先应叫2
,再叫描述性的3
,希望同伴能叫出3NT。
持牌c)时,大部分牌手都会选择应叫2
,准备在开叫者的2
再叫后继之以进局逼叫性的2
。由于对开叫者的
有一定配合,使得这手牌具有进局实力。
在现代的波兰梅花体系里,下面列出的序列应叫者都否认了持有4张高花:
1)
|
开叫者
|
应叫者
|
2)
|
开叫者
|
应叫者
|
|
1
|
2
|
|
1
|
2
|
|
|
|
|
|
|
3)
|
开叫者
|
应叫者
|
4)
|
开叫者
|
应叫者
|
|
1
|
2
|
|
1
|
2 /
|
|
|
|
|
|
|
对序列1),这种处理方式是相当传统的(低花反加叫通常否认有高花套),但对波兰1
开叫来说,我们可以很容易进行修改,因为它和自然体系的1
在本质上完全不一样。同样,对序列2)中的2
应叫也是如此。在很多自然体系中它是自然的跳应叫,通常否认持有边花套。而我们体系中的2
跳叫必须有所不同,因为应叫者已经被剥夺了自然性质的1
应叫。在序列3)和4)里,开叫都是自然的,所以采用经典的二盖一应叫规则并无不妥。
非MAFIA方式是波兰梅花早期版本的一部分,现在仍然有很多搭档使用。而且对波兰梅花的初学者来说,它比MAFIA方式显得更自然一些。下面我们给出一个它对本书里介绍的基本叫牌结构所做改变的简要概括:
-在序列1)-4)里,应叫者如果持有进局牌力,则同时还可以有4张高花,
-应叫者如果只有邀叫牌力(10-12大牌点),他只能在一阶叫出他的高花,然后下一轮再邀局,
-在应叫者一盖一应叫后,进局逼叫和邀叫序列的结构仍然保持不变(包括人工的2
重询斯台曼,人工的逼叫性2NT再叫和弱的3
自然叫;但对2NT再叫来说,开叫者不会再持有长
套的进局实力)。
-进程:
1)
|
开叫者
|
应叫者
|
2)
|
开叫者
|
应叫者
|
|
1
|
1
|
|
1
|
1 /
|
|
1
|
?
|
|
1NT
|
?
|
|
|
|
|
|
|
3)
|
开叫者
|
应叫者
|
|
|
|
|
1
|
1
|
|
|
|
|
1NT
|
?
|
|
|
|
|
|
|
|
|
|
应叫者跳叫3
是自然叫,表示5-5两套或更好(注意MAFIA方式的3
通常表示只有4张所叫高花+5张以上
)。
-进程:
开叫者
|
应叫者
|
1
|
2
|
?
|
|
|
|
-2
表示持有预备性1
开叫的高限,以及好的
支持(可能还有4张高花),或者是进局实力(一般没有4张高花)。
-2
和2
表示所叫花色至少4张,但即使开叫者持4-4高花,只要这手牌有无将特征且未叫花色都有止张,就算是低限,开叫者也可以再叫2NT。
-加叫3
表示好支持(HXX或更好),但此时一般是弱牌(12-13大牌点),并且不排除还有4张高花。
应叫者的不逼叫再叫只有2NT和3
;他也可以pass开叫者的2NT或3
再叫。他的非跳叫的高花再叫是自然的,进局逼叫。
在进程1
-2
;2
-2NT后,开叫者叫回3
是不逼叫的,其它再叫都逼叫到局。
-进程:
开叫者
|
应叫者
|
1
|
2
|
?
|
|
|
|
开叫者持弱牌时,可以在2
,2
,2NT,3
和3NT中选择最具描述性的再叫:
-2
/
表示好的4张套,但2
否认还持有4张
(应叫者再叫2
是自然叫,表示持有4张
;加叫2
到3
设定
为将牌,要求同伴开始扣叫),
-2NT不否认没有4张高花(甚至有可能持双高花),但倾向于
支持很差,可能是单张(应叫者的3
/
是自然叫),
-3
表示3张带一大牌的支持,否认4张高花,
-3NT表示没有高花套,承诺所有边花都有止张,对
的支持不好于XXX(但
也不是单张,同时暗示持有4-5张
)。
由于应叫者的2
是进局逼叫,后续的叫牌都是完全自然的。
-进程:
开叫者
|
应叫者
|
1
|
2
|
?
|
|
|
|
-2
表示持有5张
(或很强的4张套,没有4张高花,但又不适合叫2NT),且不逼叫(在2
后,应叫者的2NT是邀叫,3
和3
不逼叫,其它再叫,包括2
/
,都是进局逼叫),
-2
/
不显示额外实力,但都是自然性质的逼叫;如果开叫者下一轮再叫
,就表示是有成局实力的逆叫(应叫者的2NT和3
不逼叫,其它再叫,包括3
,都逼叫到局),
-2NT是示弱,不逼叫。它表示双高花都有止张(可能还有长度),不否认
单缺的可能性,即4-4-4-1分布(应叫者叫回3
不逼叫,其它再叫都逼叫到局),
-3NT表示
上有不错的配合,14-15大牌点,高花上有止张但少于4张,
-开叫者的其它3阶再叫保持原有含义不变。
-进程:
-2
是正常的逆叫,高限实力+4张
;
-应叫者的2
再叫通常显示4张
,但由于2NT再叫仍然是不逼叫的,所以有时候也可能是3张套;开叫者不能直接加叫2
进局,即使他有4张
支持也只能叫3
。
我个人认为非MAFIA方式是可行的,但比之MAFIA方式效率稍低。对初学者来说,1
和1
开叫后仍然可以使用非MAFIA,但1
开叫后应转为MAFIA。因为波兰1
开叫和传统自然体系的1
开叫完全不同,掌握这一新方法并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

附录二:一种新的2阶开叫结构
国际桥联(WBF)在1988年出台了新的体系规定,并很快被欧洲桥联(European
Bridge
League)以及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定约桥牌组织所采用。这一政策的直接后果是波兰牌手们再也不可能在很多地区锦标赛上使用他们喜爱的2阶开叫结构了(尤其是波兰人所乐于参加的法国和意大利桥赛)。问题就出在威尔柯茨2
开叫上,它是波兰梅花2阶开叫的基石,但却不允许在地区锦标赛上使用,因为它没有显式地告知对手究竟持有哪两套花色。我们不得不寻找解决方案,于是很快出现了一些新的2阶结构,最流行的是下面这个:
-2
|
未明高花的弱二开叫(多功能),
|
-2
|
+另一套,弱牌,
|
-2
|
+一个低花套,弱牌,
|
-2NT
|
双低花套,弱牌。
|
如你所见,这个2阶阻击性开叫结构正好和本体系原有结构反了过来:原来开叫威尔柯茨2
的牌现在开叫2
和2
,原来做高花弱二开叫的牌现在开叫多功能2
。
在2阶开叫中融入多功能开叫使得我们可以加进一些奇特的(也许是有用的——见后面的另一种开叫结构)含义,虽然大多数牌手只是把这些开叫用作纯粹的防御目的。
应叫者对多功能2
的唯一逼叫性应叫是2NT,对此开叫者再叫:
-3
|
低限,坏套,
|
-3
|
低限,好套,
|
-3
|
高限,坏套,
|
-3
|
高限,好套。
|
在3
后,应叫者的3
要求开叫者报出他的高花,进局逼叫。在3
和3
后,应叫者的3
和3
是有条件的止叫(开叫者持该花色时pass,否则改叫另一高花)。在开叫者显示了高限牌力后,逼局形势已经建立,后续叫牌都是自然的(但在应叫者的4
/
后,开叫者的首要目的是报出他的长套)。
显示双套花色的2
/
开叫后的建设性叫牌进程非常简单:2NT总是接力叫,然后开叫者报出他的第二套。此后的叫牌和传统的威尔柯茨2
开叫后的发展相同。而如果应叫者持弱牌,想在最低阶次上打开叫者的第二套花色,他可以在2
开叫后叫2
,2
开叫后叫3
。应叫者加叫开叫者的高花是阻击性的;应叫者如果想用开叫者的第二套花色做阻击叫,则他可以在2
开叫后叫3
(要求开叫者持
套时pass或报出他的低花),2
开叫后叫4
(开叫者持
时pass,否则改叫4
)。应叫者的3
可以被用作自然的或人工的进局试探,就象在威尔柯茨2
开叫后的那样。
如果对方加倍了2
/
开叫,应叫者再加倍是显示实力,有惩罚对方的意味,而2
(2
开叫后)和2NT(2
开叫后)则要求开叫者报出第二套(或持
套时pass)。
“高技术”2阶开叫
参加有体系限制的比赛时,你几乎别无选择而只能使用上面介绍的结构。但如果没有体系限制,你还可以对传统的波兰2阶开叫结构做一些改进(或仅仅是实验性质的)。下面给出了一个方案,本书作者使用它在地区锦标赛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2
|
a)未明高花的弱二开叫,
b)18-21大牌点, 长套+4张 或 ,
|
-2
|
高花+低花5-5,
|
-2
|
双高花或双低花5-5,
|
-2NT
|
弱的低花阻击叫,
|
-3 /
|
安全的3阶阻击叫。
|
2
开叫中包括的强牌类型如果开叫1
,在同伴做了积极性的一盖一应叫后再叫会很困难(因为开叫者的2
再叫是对同伴高花有支持的人工叫品;而如果跳叫3
,当
套的质量不够好时会很尴尬,同时也有不能报出第二套的危险)。
本结构使用的2
/
开叫比传统的威尔柯茨2
对应叫者来说更具“可读性”,但同时也更难于掌握,因为叫牌阶次提高了。它还把双低花的牌也归到2
开叫里,从而使得阻击效果比原来的2NT开叫更强一些。
2NT仍然用作阻击叫,但没有指明开叫者到底持有哪一门低花,这一点是非常有效的。而3
/
阻击叫被赋予了建设性的含义。和经典方式相比,这种设计能让阻击者的同伴在处理竞叫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弹性。
2
开叫后的发展可归纳如下:
-同伴应叫2
/
后,开叫者的2NT显示持有
长套+4张
,3
显示持有
长套+4张
;在这些再叫后,应叫者的3
是不逼叫的,
-同伴应叫2NT后,开叫者的强度显示叫品有两个:3NT(
+
)和4
(
+
)。
2
开叫后的接力序列从2NT开始(2
是要求开叫者持
套时pass),然后开叫者再叫:
在2
-2NT(接力)后,开叫者再叫:
-3
|
双低花,低限,
|
-3
|
双低花,高限,
|
-3
|
双高花,低限,
|
-3
|
双高花,高限。
|
对2NT开叫的唯一逼叫性应叫是3
,对此开叫者再叫:
-3
|
单缺,
|
-3
|
单缺,
|
-3NT
|
没有单缺花色,
|
-4 /
|
自然叫,另一低花单缺。
|

附录三:对本体系的其它改进手段
1
开叫后的高花弱跳应叫
有两个理由认为把1
开叫后的2
/
跳应叫处理为弱牌比经典方式的强牌要好:
-大多数情况下,1
开叫是预备性质的,而且一般保证对应叫者的高花套有双张甚至更好的支持。如果1
是强牌,则开叫者有显著的额外实力,面对同伴的积极性应叫,成局仍然大有希望。
-应叫者持进局牌力和一个高花长套时,可以先做一盖一应叫,以后自然有方便的办法示强。
如果我们决定使用高花弱跳应叫,最好把它们看成是带有积极含义的,同时缩小它们的点力范围为6-8个大牌点,使得开叫者持强牌时的后续发展更容易一些。
让我们看一些例子:
尽管有6张
套,持牌a)时我们不需要阻击2
。如果同伴的1
是预备性的,弱跳应叫的确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但危险在于同伴持强牌时,他会认为你的
套质量应该好得多,最后导致叫上一个尴尬的满贯(或一个不合格的成局定约,当他持中强实力的牌以及
长套的时候)。
牌b)中
套的质量非常好,即使同伴只有单张支持也不会多于两个失张(这种情况只有开叫者是强牌时才可能发生)。而且我们的点力也符合积极性应叫的要求,所以应该毫不犹豫地叫2
。
对牌c)而言,它的潜在赢墩数目远远大于阻击性2
所应该有的赢墩数。最好先从1
开始,以后再叫
;持这手牌时我们甚至应该欢迎对方争叫,因为此后自由再叫
将告知同伴,比起第一轮就阻击2
来说,我们的牌要稍微好一点。
牌d)里我们只有5张
,但并不意味着应叫2
会阻止我们达到最佳定约。如果同伴持意料之中的12-15大牌点,2
也许就是我们的最佳定约。一步到位的速达原则会使得对方难以加入竞叫;如果同伴是强牌也不要紧,因为我们有足够的大牌点进局(或配合同伴进行满贯试探)。
开叫者在2
/
应叫后应该怎么再叫?最简单,同时也可能是最好的方法是把开叫者所有的再叫都处理为进局逼叫,包括加叫到3
/
。因此在这种方式下,开叫者通常持12-15大牌点(或中强实力+
长套)时就pass,而持强牌时则做出最自然的再叫——他知道叫牌不会停于成局线以下。
第3,4家的弱无将
如果前两家或者前三家都pass,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对阵双方的大牌点力近乎平均,争抢部分定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果双方都有牌型特点,叫牌过程一定是竞争性的。这个结论要求我们重新设计第3,4家的开叫结构,使得在我方找到最佳定约(假定是部分定约)的同时,尽最大可能阻挠对方加入叫牌。有3点理由表明在第3,4家使用弱无将开叫比强无将更合乎逻辑:a)1NT比其它一阶开叫的阻击性都要大;b)在两家或三家pass后,自己拿到13-15点是最常见的情况;c)已不叫过的同伴可能有8-9大牌点(尤其是三家pass时)。高花套的存在也许会减少1NT开叫的阻击效果,因此我们建议排除掉一些持牌类型。我们不能硬性规定只要有4张高花就不能开叫1NT,因为这样会严重降低这个开叫的使用频率及有效性,最好的折衷方式就是持4张
时不要开叫1NT,但持4张
时则可以。毕竟有4张
时开叫1
(或1
),在竞叫中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这样,重新修订过的第3,4家的开叫结构如下所示:
-1
|
a)12-15大牌点,有4张 ,
b)16-18大牌点,少于4张 ,
c)其它含义不变,
|
-1
|
a)如果是12-15大牌点,或者是非均型牌,或者还有4张 ,
b)如果是16-18大牌点,可能是均型,
|
-1 /
|
通常含义(第3家位置可能是战术性的轻开叫),
|
-1NT
|
好的12到坏的15大牌点,均型牌,没有4张
|
-更高的开叫
|
含义维持不变。
|
弱无将开叫后的建设性叫牌进程几乎和强无将开叫后的进程一样,但有一些明显的改动:
-开叫者对斯台曼的答叫只有两种:2
和2
;后续叫牌不采用接力,如果应叫者再叫一个高花表示5张套和邀叫实力,
-应叫者跳叫3阶高花是自然性质的邀请,表示所叫高花6张,另一高花4张(其它的高花持牌情况应叫者先使用转移叫)。
如果弱无将被加倍,搭档间最好有一致的逃叫协议。对我们的体系来说,1NT开叫者的同伴最多有12大牌点,因此下面的设计看上去满足我们的要求:
-pass
|
同意打1NT被加倍定约,有一定实力,
|
-再加倍
|
单套牌,强迫开叫者叫2 ,然后应叫者pass或叫出自己的长套,
|
-2 /
|
自然叫,承诺有一个更高级别的花色套。
|
-2
|
双高花,倾向于4张 +5张 (开叫者最多只有3张 ),
|
-2
|
自然叫(同“先再加倍再叫出2 ”相比,直接逃叫实力更弱),
|
-2NT
|
双低花的畸形牌。
|
引入弱无将开叫后对1
和1
开叫有何影响?最显著的特征是开叫者再叫1NT的含义变化:
1)
|
开叫者
|
应叫者
|
2)
|
开叫者
|
应叫者
|
|
|
pass
|
|
|
pass
|
|
1
|
1 /
|
|
1
|
1 /
|
|
1NT!
|
|
|
1NT!
|
|
|
|
|
|
|
|
由于在同伴已经pass过的情况下,所有12-15大牌点,没有4张
的牌都开叫1NT,这里的1NT再叫表示这手牌太强而不能开叫弱无将,换句话说就是有强无将实力。此后应叫者仍然可以采用2
重询斯台曼以及人工性的2NT和3
再叫。
其次,开叫者跳加叫应叫者的高花应叫(见下)不再保证至少5(开叫者的低花)-4(应叫者的高花)分布,也可能是16-18大牌点的平均牌型。
1)
|
开叫者
|
应叫者
|
2)
|
开叫者
|
应叫者
|
|
|
pass
|
|
|
pass
|
|
1
|
1 /
|
|
1
|
1 /
|
|
3 /
|
|
|
3 /
|
|
|
|
|
|
|
|
我们还要记住的是,第3,4家开叫的1
如果在后续叫牌中显示了是弱牌,那他一定还有4张
。在对方参与竞叫时这一信息可能会很有用,举个例子:
KQ64
A953
74
862
西
|
北
|
东
|
南
|
|
|
pass
|
pass
|
1
|
pass
|
1
|
2
|
pass
|
pass
|
?
|
|
|
|
|
|
东家现在可以非常自信地叫2
,因为他的同伴一定有4张
套。这种消极性的暗示对1
开叫不适用,因为开叫者可能是“正常的”开叫;但至少此时我们知道开叫者是非均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