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前言


桥牌是公认的高级智力游戏,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推广发展很快。但是,自从二十年代传入我国以来,长期未得广泛流传。一个原因是桥牌难学难精,主要是由于缺少参考资料。在解放前尚未见到国人自编的桥牌书籍,外文书刊又非人人能读,因此桥牌活动范围也就局限于极少数的知识分子。解放以后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三十年来未曾得到提倡。我国的桥牌水平比起美、英、意、法等国确实存在着很大差距。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这种闭塞风气逐渐改变。不但各地常有桥牌比赛,而且还有翻译和自编的桥牌书籍陆续出版,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些书籍中有关防御战方面的著作还很少。

国外关于防御战的书,相对地说也比较少,其中写得最成功的,应当首推美国爱德温·坎特(Bdwin Kantar)所著的《桥牌防御战大全》(Defensive Bridge Play Complete)一书。其特点如下:一、本书的编写以实用为重点,而不注重理论性的探讨,因此容易快速收效。已达高深程度的人绝不嫌它肤浅(其中有不少未见过的东西),即使是初窥门径的人也不会认为高不可攀。二、本书对战术和战略的论述范围极为广泛,称得上应有尽有,无愧“大全”二字。三、本书每一章后均有例题和习题(附有答案),都是精心设计之作,与正文互为表里,并非衍文,对学者自修提高极为有益。本译文就是根据原书全文译出的。

七十年代以来,国外有些新发展出来的打法,对我国多数牌手来说,可能还会感到陌生的。以首攻为例,面对无将定约,你持有AQJ9 Q9743  J5  754,你首攻什么呢?也许有人出Q、9、A、3或者其他,本书介绍你出7,你可没想到吧!为什么要出这张牌,书中有详细说明。又如AJ10x(x)或KJ10 x(x)的传统首攻是出J,新式打法则出10。看上去分别不大,而其所代表意义则迥然不同。书内详举了各种新老打法的优劣。

还有些长期难于解决的问题,现在也有了新的解决办法。例如:

105

Q82

 

AJ9763

K4

东家曾叫过黑桃,西家也曾予以支持,结果由南家定约4。西家首攻2,东家用A拿又打回7,南家用K拿。东家当然知道西家是三张黑桃,但东家原来是五张还是六张黑桃,西家又如何知道呢?现在有了新的解决办法。又如:

75

AKQ

94

QJ10964

K1082

     

西

     

AJ63

52

10987

Q8753

J62

K2

75

Q94

J643

AK10

A83

南家打3NT,西家首攻5,东家的J被南家的K拿掉。定约人用红心下明手去飞草花,落入西家之手。西家知道现在已到危急之际,继续攻方块是无效的,非立刻拿到四墩黑桃不可,于是他改出黑桃。真理想,东家果然有个A,可惜东家却打回6——同伴的第一花色。定约人毫不费力地超额完成了定约。

这是谁的责任?你能说是东家打错了吗?假如西家有A10XXX,东家打回方块岂不是立刻置定约人于死地了吗?关键在于如何使东家知道他应打回黑桃,而不应打回方块。现在本书告诉你这个巧妙方法。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许多是其他书本上所没有的。

本书虽是讨论防御战的书,但其中有不少地方谈到了叫牌,并介绍了国外现代流行的叫牌方法。其中有不少和国内多数人的叫牌习惯不一致。读了此书有助于使你的叫牌技术现代化,也有助于你掌握“读牌术”,可以提高打牌的水平。

本书出版于1974年,内容原分十五章。同一作者又在1980年写了另一名作《大牌的拆散》(Splitting Honors),连续发表于于《北美桥牌协会公报》(1980年6至12月)。这篇文章所述的内容也是防御方不可缺少的技巧。因此译者也把它全文译出,收为本书的第十六章,使本书更加完善。

本书作者坎特是美国的职业桥牌专家,曾多次获得全美各种比赛的冠军,并作为主力队员战胜意大利队,为美国荣获世界冠军立下大功。1980年世界桥联将他列为特级大师。1983年夏季他和哈曼(也是特级大师)合作,在北美锦标赛上又获得终身大师级的双人赛冠军,击败了其他383对终身大师。他每月要为数十种报刊撰写文章,是一位多产作家。他在本书序言中说,写本书的目的是愿使读者避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并学会如何合理思考问题。希望我国的读者能从此书有所收获,译者有厚望焉。

 


重要说明:本站资料大多从网上搜集得来,旨在为桥牌爱好者们提供学习交流的方便,部分内容经过重新编排整理,若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13P对很多桥友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尊敬和留念的地方,前辈的心血不应消失掉。谢谢百度贴吧的贵州桥友xy_alpha提供了保存的数据。
东莞桥牌网于2013年1月15日恢复了13P在线浏览数据,并维持原创造者13P及宰相肚皮前辈的整体架构不再改动和更新!
粤ICP备08117329号-8ICP备05073487号
  © 2008 www.dgbrg.com/13P/    东莞桥牌网    Since 200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