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防守方的以假乱真打法
本章用36副牌例来演示防守方的以假乱真战术,所有这些牌例都出现在专家牌手的实战中。
前15副牌(A)描述了打第一墩时的以假乱真打法。其中包括以假乱真的首攻;首攻者同伴的假牌打法;或两者的结合。
剩下的21副牌(B)涉及了第一墩牌后的以假乱真打法。
A.
打第一墩牌时的以假乱真打法
1.
下面这副牌描绘了用于轻信的庄家身上,最巧妙的以假乱真打法之一。
北
|
东
|
南
|
西
|
1
|
—
|
1
|
—
|
1NT
|
—
|
3
|
—
|
4
|
—
|
—
|
=
|
西首攻
K,东用A盖吃,回打8,西的Q赢。在牌桌上每个人都相信东持A8双张,当西回打
10时,庄家很自然地用将牌Q将吃。最终,庄家在
和
中不得不各失一墩而宕一墩。
尽管这副牌没打成,但南的打法正确,因唯一能击败定约的牌张分配(原推算东只有
双张)是一家持所有在外的4张将牌。真不巧,将牌分配就是如此。东的以假乱真打法奏效了。
2.
大师级双人赛,1955年
西
|
北
|
东
|
南
|
|
|
(恩伦巴赫)
|
|
4
|
—
|
—
|
4
|
—
|
6
|
—
|
—
|
=
|
|
|
|
看了四家牌后就知道6
定约无法被打宕。然而,借助一张巧妙的防守假牌,东成功地在庄家心中触发了一些想法,而正是这些想法导致了他的失败。
西首攻
A。恩伦巴赫坐东,扔出
K,西当然续打另一
,但被明手的Q将吃(以防止“明显的”将牌超吃)。当东在第二轮
跟牌后,南肯定东打假牌的唯一能站得住脚的理由是东持
J106。于是,他从明手打
7飞牌,西的单张J得到打宕定约的一墩牌。在你批评庄家前,请记住:如东真的持有将牌J106,但同样会打这张假牌的。那时庄家就会成为昙花一现的天才,而不是轻易上当的受害者了。
3.
双方有局
西首攻
3,明手上8,东打Q,当庄家用A得进时,他确信西还有
10,因为如东持Q10,他为什么不打10而打Q呢?南立即回打一
,他的定约在第三墩就被打宕。
如东按“常规”打法——在第一墩时放10,庄家除用飞
以取得十二墩牌外,别无良策。这种打法是成功的。东的以假乱真打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4.
男子队式锦标赛,1949年
南
|
西
|
北
|
东
|
|
(申肯)
|
|
|
1
|
—
|
2
|
—
|
2
|
—
|
3
|
—
|
4
|
—
|
—
|
=
|
西肯定首攻
9,这使庄家陷入沉思!事后,庄家说他曾怀疑申肯这样高水平的牌手会打单张将牌,但从叫牌分析,这绝不是不可能的。因而,庄家决定相信它是单张。当然,那就断定东持K105。为能全拿这套花色。明手务必要用J盖打,以后再飞东的10。但将牌的实际分布已使庄家无戏可唱了!
5.
男子双人锦标赛,1956年
南
|
西
|
北
|
东
|
|
(格林)
|
|
|
—
|
—
|
1NT
|
—
|
4
|
—
|
—
|
=
|
西从K10双张中首攻将牌10,以攻击4
定约,庄家不相信西会从K10中出牌,而推测多半是从109双张中打出的。或许他还默默地感谢格林“揭示”了将牌情况,从而省去他“必失”的飞张。因此,南打将牌A,定约宕一墩。
格林打这张将牌的推理是:南跳叫4
表示持
长套,而北叫1NT应有
A。因此,格林预测如让庄家自行其事针对自己的
飞张,必成无疑。他的首攻打消了庄家飞牌的念头。
主意:如果碰巧南持象AQJXXX这样的
长套,而北持XXX,格林照样会用K得墩,既然南无法判断牌张分配的真实情况。随后会再次对东飞张,即:
|
X X X
|
K 10
|
|
X X
|
|
A Q J
X X X
|
6.
南
|
西
|
北
|
东
|
1
|
—
|
1
|
|
2
|
—
|
3
|
—
|
5
|
—
|
—
|
=
|
3NT定约稳成,但没叫出。格洛利亚·特纳坐西,以假乱真地首攻
A,以攻击5
定约(从AKX组合中,K是常规的出张)。然后,她转打一小
,明手的A得进。
如你做庄,难道你不认为东持
K吗?我们的庄家相信了这点。在兑现将牌KQ后,他打
Q,在东跟2后手中垫
。当然西赢了这墩牌,接着打
击败了定约。
如首攻
K,庄家无疑会通过将吃掉
A来树立一张明手的
大牌,以垫去
失张。
7.
南
|
西
|
北
|
东
|
1
|
—
|
1NT
|
—
|
2
|
—
|
2NT
|
—
|
3
|
—
|
3
|
—
|
4
|
—
|
—
|
=
|
西首攻
A,指望能在低花上找到突破口,但明手的牌否定了这点。他转打
,东赢进,再回打
,庄家手中得进,接着吊将牌AK,让Q留再外面,为完成定约,庄家必须要避免在
中失墩。
在正常情况下,他多半作
飞牌,但庄家从首攻中分析东持
K的可能性较大。于是,他打
Q,垫去
。很清楚,西的
K拿下了这墩牌。
很简单,庄家不知道
K的位置,但他“知道”东持
K,因如西持
AKX,他应首攻K而不是A。
8.
这副牌是防守方以假乱真首攻的最后一例。这副牌的男主角是本书的作者:
1948年4月22日星期四
旧金山记事报
致命一击:卡平绝妙的首攻
莫林·贝利著
查尔斯·所罗门是全国最优秀的终身桥牌大师之一和拥有大量读者的桥牌书作家和专栏作家,他对我们讲了关于在下面这副牌中弗雷德·卡平,另一位定约桥牌的杰出人物,所作的一次非常巧妙的首攻。叫牌过程:
北
|
东
|
南
|
西
|
1
|
—
|
3
|
—
|
3
|
—
|
4NT
|
—
|
5
|
—
|
7NT
|
—
|
—
|
=
|
|
|
5
叫牌是黑木答叫,表示有二个A。现在你坐西,要用下面这手牌作首攻:
你首攻哪张牌?
卡平先生在作出选择前曾有一番推理。所罗门先生将其叙述如下:
“南的3
叫牌,及随后又跳到7NT,似乎表明持有
强套。南在得知北有二个A后没问K,就直接跳到7NT的事实似乎也证实了南持
强套。我几乎可以肯定南指望全部拿下
套来完成他的大满贯定约。然而,南却没能象我一样清楚
套分配不平均。我当然可以首攻
J,绝对安全,但如我打这张牌,庄家在发现
分配情况和
飞张是他要完成定约所需要做的一切时,就会被迫在
中飞牌。因此……。”
我决定打一张
,庄家肯定不愿在第一墩牌就冒险飞牌,除非没有更好的打法,这个假设合情合理。就此打出
9。
看了四家牌后,你会发现,这是唯一能击败定约的首攻:
“看上去能拿6墩
,稳拿4墩
个3墩
,锦上添花,再加
A,没有一个精神健全的庄家会在首攻上飞
。相反,如西选择其他花色首攻,庄家就会先试
,发现此路不通,不管他喜欢与否,
飞牌势在必行了。”
9.
西
|
北
|
东
|
南
|
1
|
—
|
—
|
×
|
—
|
1
|
—
|
3
|
—
|
4
|
—
|
—
|
=
|
|
|
|
西首攻
K,东打假牌9。西接着打
A,东跌出2。此时西再打
5。庄家应作何推断?东无疑看上去象持92双张,标明西还有
J,庄家需要用
Q来垫牌。于是,他放10,当东用J得进,大祸临头了。尽管
Q还可垫掉一个失张,但庄家还得在
和
中失一墩,定约宕一。
10.
南
|
西
|
北
|
东
|
1
|
—
|
2
|
—
|
3
|
—
|
4
|
—
|
—
|
=
|
|
|
西首攻
2,东的A赢,回打
6,庄家“很自然地”放10,希望东持J。请记住:如东肯定不持K,那凭什么指望“吉祥女神”一定给J呢?当西用J拿下这墩后,庄家已无计可施了。
11.
北
|
东
|
南
|
西
|
1
|
—
|
2NT
|
—
|
3NT
|
—
|
—
|
=
|
许多年以前,本牌例涉及的打法被认为是非常漂亮的以假乱真打法,通过反复运用,现已成为一种标准的打法了。
西首攻
6,东上Q,庄家用K得进。飞
失手,东回打
A和2。西上手后连打
,定约宕一墩。
假设东照常规打牌,在第一墩时上
A,当他续打
Q时,庄家的K会拒拿。而得进第三墩
。尔后,当东用
K上手时,他已无
可回打,那西就再也没机会兑现他的
了。
当然,如庄家有看透牌的特异功能,他本会在第一墩时拒拿
Q。然而,他怎能知道西不持A呢?例如,西持AJ963和东有Q72这样的牌。在此情况下,如庄家的K拒拿,防守方立即能拿下5墩
。因此,庄家必须拿下
Q,把赌注下在
飞牌上。
12.
北
|
东
|
南
|
西
|
1NT
|
—
|
4
|
—
|
—
|
=
|
|
|
西首攻
K,东打4,南跌出Q,南跌出Q。其目的是想吓住西,诱使他在
中寻找快速防守赢墩。此时,如西相信南
已告缺,他就会转打
;如西续打
A,定约将被打宕,因他最终还得失二墩将牌。
西怎么办呢?他应该设法全面考虑这套花色的情况,如南的Q真的是单张,那东怎么会从10642中打4呢?答案是他没有这样的牌张,南的Q也不可能是单张。因此,西不应惊慌失措,应照样兑现
A。
从庄家的角度看,打假牌是对的。如他不跌出Q,西一定会续打
。如他跌出Q,西务必会停下来考虑,南就有时间祈求上帝,愿西得到错误的答案。
13.
南
|
西
|
北
|
东
|
2
|
—
|
3
|
—
|
3
|
—
|
4
|
—
|
4NT
|
—
|
5
|
—
|
6
|
—
|
—
|
=
|
这副牌在本书第十章例8中作为庄家的以假乱真的实例出现过。在
首攻上,南跌出K,从而使东相信西是从QXX中出牌的。当然,当东打
A后,庄家就此完成定约(
失张垫在明手
Q上)。
东不应被南的假牌所愚弄。南曾用黑木问叫,故知他们缺少二个A,而他们又叫到了满贯,可以肯定南
是缺门。打宕定约的最好机会一定是回攻
。
如这副牌有什么主题的话,那就是通过分析叫牌往往能找到识破庄家骗术的钥匙。
14.
西首攻
2攻你的4NT定约(你同伴牌叫得很差),东的J被你的Q捉吃了。由于习惯与那些“循规蹈矩”的牌手打牌,你很自然认为外面的8张
是4—43分配,因打2属长四攻牌法,显示出4张套。
于是,你兑现4墩
,送出
。在防守方拿下3墩
后,他们肯定不是回打
就是回打
,给你自由飞Q的机会,让你得到第十墩牌。不过,当
连续不断从西家出现时你才明白上当了,显然西是从6张套中打2!
15.
借助以假乱真故意欺骗同伴,是在某些情况下唯一正确的打法:
东
|
南
|
西
|
北
|
1
|
×
|
—
|
2
|
—
|
2
|
—
|
3
|
—
|
3
|
—
|
4
|
—
|
—
|
=
|
|
西首攻
6,明手放7,东用K盖打,从而造成他不持Q的印象。如持Q,他会按常规将其打出(等值牌张打小。实质上,从技术上看,在明手出7时应打9,才是正确的打法),而不是出K。东的理由是很明显的:他急于要他的同伴打
,而不是
。
庄家在用
A赢进首攻后,通过
K进入明手,打
J,西的K赢。既然西“知道”同伴不持
K(从东打K看出),西只有攻
,别无选择。定约就被打宕。
如西在
K得墩后续打
,庄家就会毫无困难地完成定约,因他可用明手的
垫掉
失张。说实话,即使东不在第一墩时打假牌,西仍然会转打
,但东想方设法要确保当西一旦上手时能够转打
。以假乱真的打法使之万无一失。
B.
第一墩牌后的以假乱真打法
16.
下面这副牌是“第一墩牌时的以假乱真打法”和“第一墩牌以后的以假乱真打法”的过渡。本例从第一墩以假乱真出张开始,在第三墩时又如法炮制。
克伯森——西姆斯大战:1933年
西
|
北
|
东
|
南
|
(克伯森夫人)
|
(西姆斯夫人)
|
(克伯森)
|
(西姆斯)
|
—
|
1
|
—
|
1
|
—
|
2
|
—
|
3
|
—
|
3NT
|
—
|
4
|
—
|
—
|
=
|
|
据叫牌判断,似乎应首攻
,故克伯森夫人首攻
4。西姆斯略作考虑后,从明手打小,东以10得进。回攻
,西的A赢。此时,克伯森夫人打出
5。
显而易见,如西姆斯上K,他其余的牌全好了。但他简直不能使自己相信克伯森夫人居然会在有A的花色中连续二次低出,因此他从明手打J。当然东用Q赢,接着向西的A回打
,击败定约。
17.
全国四人队式锦标赛:1946年
南
|
西
|
北
|
东
|
|
(索贝尔夫人)
|
(高伦)
|
4
|
—
|
—
|
=
|
西首攻
Q,北K盖打,东A得进;回打
,西10赢。此时,西打
J,明手打出单张
,南的K被西的A盖拿,西接打
10,明手的K赢。
庄家的唯一问题是如何回手肃清索贝尔夫人手中的将牌。他打
A,索贝尔夫人跌出K!经考虑,庄家决定将吃
回手,结果被索贝尔夫人用将牌超吃,定约宕一墩。
庄家猜对的机率是50%,
K可能会是单张。但是,如西打小
而不是K,庄家很可能会通过
再回手。
从西的角度看,该打法不会有什么损失。在东没有能在第一轮
跟牌时,索贝尔夫人已知道庄家手中除
外,已无其他牌了。
18.
全国混合双人锦标赛:1939年
西
|
北
|
东
|
南
|
(雅各比)
|
|
|
(黑曾)
|
3
|
—
|
—
|
4
|
—
|
4NT
|
—
|
6
|
—
|
—
|
=
|
|
西首攻
A,接着打另一
,明手的K赢。就在庄家想飞将牌K时,突然想到:为什么雅各比清楚地知道黑曾的
已告缺,而且他除靠
外无进入明手时,还继续打第二张
呢?显而易见,答案是他故意想让庄家上手去飞
。因此,黑曾放弃飞张,打出
A,击落了雅各比的单张K。
雅各比的第二墩牌出张是非常漂亮的以假乱真打法。如打其他牌,庄家除打将牌A希望击落K外,别无选择了。不幸,雅各比的计谋被黑曾识破,没有上当。
19.
下述情况颇常见:
为攻击南的6
定约,西首攻
J,东的A得墩;回打
。接着庄家从明手打
Q。东跟8,南飞牌失于西的单张K。
即使东没有打8这张假牌,庄家多半也会飞张的,因为这是百分率打法。从庄家的角度看,如果8是“诚实”的出张,那么,西持单张是不可能的,因外面还有2,但东可能持K8双张。
相反,如果东先打2,东持82(正如实际情况那样),因而,西的K不带护张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打8这张假牌,有百利而无一弊。
20.
盘式桥牌
北
|
东
|
南
|
西
|
|
(谢因沃尔德)
|
|
1
|
2
|
—
|
3
|
×
|
4
|
4
|
—
|
—
|
—
|
=
|
|
这副牌的主题是使庄家“相信”某种情况存在,从而“强迫”他采取会导致失败的打牌路线。要不是这一防守骗术,庄家本可轻而易举地完成定约。
西首攻
3,东的Q得进,东是阿尔弗雷德·谢因沃尔德。当看到明手的牌后,他对自己队的前景不满意,他得出结论:用“老老实实”的方式打牌,防守方得4墩得希望甚微,因而他借助于以假乱真的打法。
在第二墩牌,他打
6,西的10被明手的J捉吃。在庄家心中已萌生谢因沃尔德打的是单张的“事实”。接着,打一将牌,西的A赢。而后,西回打
3。庄家深信西持K,他用明手的Q飞过,谢因沃尔德用他的K拿下这墩,回打
,西将吃,击败了定约。
当谢因沃尔德在第二墩牌出
6时,是否会有断定
K不在西家的庄家?
一旦他得出
K在西家的结论,他就注定失败了。
21.
南
|
西
|
北
|
东
|
1
|
—
|
1
|
—
|
1NT
|
—
|
3NT
|
—
|
—
|
=
|
|
|
西首攻
10,明手的A赢,树立
套似乎是正确地,因此,庄家向他手中的A打
,打算再向明手的Q打
。但在
A上,西跌出K!鉴于100%肯定K系单张,以及外面
是5—1分配,南当然立即放弃
套。此时已有8墩牌,他满怀希望地攻击
套,打西持
Q或
3—3分配,当两种可能皆落空时,定约被打宕。
西巧妙的假牌说明了什么?从他的角度看,他知道庄家的常规打法是向明手打小
来树立该花色。于是,就想出了“牺牲”K的妙招。
在牺牲大牌这个问题上,读者会注意到,即使庄家有看牌的特异功能,弄清了情况的原委,该打法也不会导致多失一墩牌。如果庄家持
AX,那么,西所能拿到的也只不过是一墩牌,不是吗?即使东扔掉K,西不是还有J10(对明手的Q),如果庄家续打
,可稳获一墩吗?最坏的情况是:西的这张假牌只不过推迟了为做好一墩
的时间;最好的情况是:庄家上当受骗。
22.
有一种类型的以假乱真打法,乍看之下,似乎很危险。说实话,在初学者手中,它确实是一种危险的打法,但在专家的手中,它却毫无危险可言。因他们已掌握在实施该打法时不露声色。
西首攻
9以攻击南的3NT定约,庄家的Q赢。庄家接着打
9,明手让过。东漫不经心地打了
6!
老实说,在肯定西持Q后,难道你不会再飞牌吗?我们的庄家就是这样做的。定约宕二墩。
从东的角度看,他很可能牺牲了
Q,但他正确地感到冒这个险是值得的。因为,如他用Q得进,明手所有的
全好,于是,他胸有成竹地铤而走险,结果成功了。
作为对东“不正常的”忍让打法评论的结束语,让我说如你有冒险的欲望——就象东那样——打牌时不能有丝毫的犹豫不决。如果在庄家的
9上,东在Q忍让前只要略作迟疑,庄家肯定不会再进行
飞牌。
23.
下例与上面这副牌几乎完全相同,防守方沃尔德玛·冯·齐德维芝和哈里·哈卡维分坐东西。
尽管6
定约稳成,但南北叫到了6NT。西首攻
Q,以攻击之。庄家用K得进,接着打
8飞牌。冯·齐德维芝跟7,庄家的8赢。
南连打5墩
,西垫二张
,而东则垫二张
。顺便说一句,西非常小心翼翼地保留了那张“毫不显眼”的
6,因他知道同伴一定持K,如庄家有这张牌,那么,再打这副牌岂不浪费时间吗?
如你做庄,又不能看到四家牌,你会再飞
吗?或许会的,那你就得宕二墩。
24.
美国对英国:1949年
西
|
北
|
东
|
南
|
|
|
(克劳福德)
|
1
|
1
|
1
|
1
|
—
|
2
|
4
|
4
|
—
|
—
|
×
|
—
|
—
|
=
|
|
|
西首攻
A,接着打
,南将吃。然后,南打小
,明手放10。约翰·克劳福德不动声色地跟4。
庄家在吊三轮将牌后,再打
。西盖J,明手上Q,东的K得墩。这时防守方连拿4墩
,定约宕三墩。
读者或许会说,这是危险的以假乱真打法。是的,它可能会使东就此丢失一墩,但赌注是一个被加倍的定约——克劳福德认为如他用K得墩,就会树立了明手的
套,击败定约将毫无希望。可以看到,他是对的。
25.下面类型的打法是一种标准的以假乱真打法,使用该打法的机会很多,足以有理由让读者对其详加研究。下面这副比赛中的实例,仅涉及到超额完成一墩的问题,但当西采用这一以假乱真打法时,他对此一无所知:
为攻击南的3NT定约,西首攻
4,东的J被庄家的Q盖拿。庄家打
3,西上K!看了四家牌后,你当然会用A吃K,再打完
套。但如西的K是单张,拿怎么办?以庄家看,事情似乎就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东持
10XXX,用A吃K就会阻止庄家兑现三墩以上的
。为了确保获得5墩,庄家就让西的K赢了这墩牌。
我怀疑有多少防守者会“赚”进他们的
,如他们坐西的话。
26.
大师级四人队式锦标赛,1955年
北
|
东
|
南
|
西
|
|
(韦尔德)
|
|
(阿林格)
|
1
|
—
|
2
|
2
|
3
|
—
|
3
|
—
|
4
|
—
|
6
|
—
|
—
|
=
|
|
|
这副牌是诱使庄家偏离正确的打牌路线的杰出典范。
西首攻
K,庄家用A得进。这时庄家审视各种可能性:首先,东必须要持将牌K,否则,定约注定要失败,因此,庄家立即向明手A打他的单张
,接着打将牌Q,防守方之间的配合天衣无缝。东打小,西跌出10,这张牌使庄家相信西已没有将牌以及东持将牌K53,为了希望对东施以“妙招”,庄家准备兑现尽可能多的
赢墩,但西将吃了
K(庄家只能垫去他的
失张),再兑现
A,将定约击败。庄家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
当然,庄家如有看牌的特异功能,他本可凭借吊将牌来完成定约的,但他又怎能发现真情?难道西的10不能是单张吗?
27.
1952年的一次大赛
双方无局
南
|
西
|
北
|
东
|
1
|
—
|
1
|
—
|
1
|
—
|
2
|
—
|
3NT
|
—
|
4
|
—
|
—
|
=
|
|
|
西首攻
Q,庄家用A吃进,之后,他打
K,接着将吃
,但东用将牌K超吃。
这一打法使庄家对西持将牌J的事实深信不疑,否则,东就会用J而绝不会用K超吃。
东回打一
,西兑现这套花色的AK,再打一
,明手赢进。
“知道”西持将牌J,庄家打将牌AQ,希望击落西的J(假设的),当西在
Q上示缺时,庄家意识到他已被愚弄了,但为时晚矣。
如东用
J而不是用K超将吃,庄家在后来就会按常规打法,飞东的
K。
28.
双方有局
西首攻
J,非常富有灵感。明手上K,东以A得进,并接打
Q得墩。再出
10,西将吃这墩牌(尽管10已大了),接着转攻小
,庄家的K赢。
从庄家的角度考虑,西主动将吃东的
大牌,似乎在表示对
缺乏兴趣,如他顾及保护
Q,或许他就不会将吃。所以,看上去西的
只不过是一、二张小牌而已。
因此,在庄家用A得进西的
回攻后,向明手的A出
,这时,西已稳得另一墩将牌了。
当然,如让南自行其事或许也会宕。然而,为了给对方造成自己的将牌无关紧要的印象,从而诱使南得出东持
Q的结论,西务必要得到同伴的配合帮助。
29.
全国男子双人锦标赛,1955年
北
|
东
|
南
|
西
|
|
(卡普兰)
|
|
(厄尔多斯)
|
1
|
1
|
1NT
|
2
|
3
|
—
|
3NT
|
—
|
—
|
=
|
|
|
这副牌描述了防守方的骗术弄得庄家晕头转向,最终被置于死地。西家厄尔多斯首攻
2,东家卡普兰用A(不用K)赢进。之后,他出
K,并续打
4。
我们可怜的庄家现在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从卡普兰打K的情况判断,他似乎应有
A。于是,南上
Q,结果被西用A得进。这时西打另一
,东用K赢,再兑现
J和7,将定约打宕二墩。
是什么动机使卡普兰这样打防守的呢?从叫牌看出,南标明持
K(因南在不知北持
AQ的情况下叫3NT)。因此,卡普兰推算(希望)厄尔多斯叫出2
“自由叫”应有
A。这就是他在第二墩时打
K的道理。这张牌使庄家“相信”东持
A。
30.
南
|
西
|
北
|
东
|
1
|
—
|
2
|
—
|
2
|
—
|
3
|
—
|
3
|
—
|
4
|
—
|
—
|
=
|
|
|
西首攻
3,东用K得进。尔后,东兑现
A,接着打
7,希望使南相信这张牌是单张。
庄家在明手赢进这墩后,出一将牌,手上用A吃进。对庄家来说,试图通过向明手打
的办法来进行安全打法似乎是天真的,东已被认为要将吃这墩
,于是,他就打
K,定约就此完蛋。
假设东在第三墩时回打
或
(不打
),情况会怎样呢?庄家的打牌程序一定会是这样的:兑现将牌A,接着向明手的A打
,之后,打将牌8飞张,这是对持将牌QJXX的东的安全打法。但东的以假乱真打法使庄家感到他没能力进行这一安全打法。
31.
北
|
东
|
南
|
西
|
1
|
—
|
1
|
—
|
1NT
|
—
|
3
|
—
|
3
|
—
|
4
|
—
|
—
|
=
|
|
|
在东用A赢进第三墩
后(西首攻
Q),他转打
10,明手的K盖吃西的Q。这时庄家打将牌5,东毫无表情地上K!庄家用A得进。显而易见,东持单张K,西则持10763。于是,庄家这时打一小
,明手用9飞张,结果因失于东的10而丢局。
如东按“常规”在第一轮打
时放
10,庄家也会按常规用他的Q飞牌,然后,捉住东的K。
南确实不能因打错牌而受到指责。东打了张好牌——很可能他持单张K,如是这样,致胜的打法便是飞西的10。
32.
南
|
西
|
北
|
东
|
3
|
—
|
—
|
=
|
西首攻
K,明手用A得进,明手打单张
,东上5,庄家的K得墩,而西则跟3。庄家打小
,东跌出A,尔后,庄家再打
Q,击落西的J。庄家在每一种花色中各丢失一墩,完成定约。
这副牌的打法看上去是常规性的,但假设西在打第一墩
时跌出10(或J),庄家是否会就此相信西持J10双张,而他再打
Q又可一举击落西的J和东的A,从而在
中仅失一墩呢?然而,当西打
3时,他没有给庄家以犯错误的机会,因A、J和10都在外面,庄家避免在
中失两墩的唯一机会,是东这时仅有A单张了。
33.
从AKX牌张组合中,作以假乱真首攻A,在本章中已被涉及过。然而下面这副牌中,在从AKXX组合中打出以假乱真首攻A后,接着在第二墩打出更具欺骗性的牌张,它诱使庄家摈弃了致胜的打牌路线。
下面是阿伯特·莫尔黑德描述的经典的以假乱真打牌的牌例:
南
|
西
|
北
|
东
|
1
|
—
|
1NT
|
—
|
2
|
—
|
2
|
—
|
4
|
—
|
—
|
=
|
西首攻
A,再于第二墩转攻
9。庄家推测这张
9不是单张,就是9X双张的一部分,而东则持K10的某种牌张组合,于是,他从明手打Q,东用K盖打,庄家的A赢。庄家吊将牌,结束在明手,接着打
6,飞东已“标明”的10。结果当然西用10得墩,并打
K,庄家将吃,最后,庄家不得不再丢失二墩
,定约宕一墩。
如庄家完全按自己的计划打牌(如西在第二墩牌时打
10这样中性的出张),他或许会打成定约。在肃清将牌后,他会从明手打一小
,用他的J飞过。
A会击落东的K,而明手的Q则可吃掉西的10,这样就可在
中一墩不失。然而,庄家不幸得很,他被诱离了致胜的打牌路线。
34.
南
|
西
|
北
|
东
|
1
|
—
|
3
|
—
|
3
|
—
|
4
|
—
|
6
|
—
|
—
|
=
|
西首攻
10,南用K得进。南向A打小
,接着在
中飞牌,西跟9。庄家相信K的位置有利后,用
K再次进入明手,打
作第二次飞牌。当东示缺时,庄家以注定要失败了,因他无法进入明手飞
了。
如西用他的K得进第一轮将牌,庄家就能在以后进入明手,成功地飞
(而不是再飞
K)。但西使庄家相信续打
是正确的,这样就打掉了回到明手飞
的进手张。
35.
虚假的安全
为攻击南的3NT定约,西首攻
4,明手跟小,东Q得进。回打
10,明手的A赢。
庄家用
K回手,接着试飞
,失于东的K。从同伴首攻
4这张牌分析(3在明手,2在东手),东知道西持4张
。击败定约的前景相当暗淡。于是,东决定不回打
2,旨在给庄家造成东已无
的印象,以诱使庄家试飞
,故东打小
,“安全”地回打。庄家上钩了,他推想:既然东不回打
,他肯定已没有
了,庄家用明手的J赢进这墩牌,并用
Q回手,试飞
,东的K赢。东回打
,这时使西能兑现二墩
,以击败庄家。当然,庄家已有9墩牌,但他被诱使相信超额完成一墩不会有什么风险。
36.
在这副牌中,高伦坐南,同伴是海伦·索贝尔夫人。为攻击东的4
定约,高伦兑现
AK。就在这时,他发现自己已处于困境,无论回打
、
、
或
,他都要送庄家一墩。
但高伦找到了出路。他打了
9,庄家用明手的Q得进。有谁能因庄家认为北持
K而责怪他呢?于是,他打另一
用10飞牌。高伦用这时已变成单张的
K得墩,接着打另一
。庄家最终还得失一墩
而被打宕一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