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庄家的以假乱真打法
本章的27副牌演示了庄家以假乱真打法的实际运用。这些牌例全部出现在专家级比赛中。
前11副牌(A)示范了打第一墩牌时的以假乱真打法。庄家打假牌,或通过运用其他心理策略的方法造成某种牌情存在的假象,而这种牌情事实上是个幻觉。由于庄家的以假乱真打法,防守者输掉了一场按牌力本该赢的战斗。
剩下的16副牌(B)涉及了第一墩后庄家的以假乱真打法,取得了与催眠术相同的效果。防守者深受催眠术的影响,等其醒来,为时晚矣,庄家频临失败的牌局获得辉煌的胜利,从而证明了以假乱真的打法不但是牌力的补充而且使之完善。
A.
打第一墩牌时的以假乱真打法
1.
这副牌描绘了一种简单的庄家以假乱真打法,然而,对我来说,这是我所见到的诱使对方确信某种牌情存在的最佳牌例之一——当他们发现先前千真万确的现实是个幻觉时,已为时过晚。
小山姆·弗赖伊坐南,打6
定约。西首攻
2,庄家从明手打Q,东盖K,而庄家则以他的单张A得进。南接打将牌10,明手J盖拿,然后试飞
,失于西的K。这时西以胜利者的姿态打出
J,庄家将吃,满贯定约轻松地完成(在用树立的
垫去明手的
失张后,将吃手中的
Q)。
在打第一墩时,庄家清楚地看到如飞
失败,定约必宕无疑,除非对方不转打
。为确保使持有K的西上当,山姆在打第一墩时从明手放
Q,从而造成他手中至少有双张
的不可磨灭的印象。毕竟,除白痴(或专家)外谁会在自己持有单张A时从明手打Q?你能责备西回打
J吗?
2.
如果以假乱真打法想要取得预期效果,打牌时必须自然,丝毫不能有半点犹豫。下面这副牌说明了这点:
双方有局
北
|
东
|
南
|
西
|
—
|
1
|
6
|
—
|
—
|
=
|
|
|
西首攻
4,明手放3,东打A——南立即跌出K!略作考虑后,东回打
K,此时庄家联手的牌已全好了。
东的出牌是否合乎逻辑不是我们这里所要关心的。重要的是南垫
K的动机是什么。
从南的角度看,他知道西的首攻是单张
,因为按出牌常规,西一般会攻同伴叫过花色的最大牌。南注意到
3在明手,而
2则在他自己的手上。西出的
4被视为单张,因他再也没有比4大,也没有比4小的牌了。如南在首攻上放2,那么东看到第一墩打的是2、3、4,他就会知道西的首攻是
单张,回攻
就可让西将吃庄家的K,击败定约。
因此,庄家有先见之明,在首攻上放
K,将
2藏了起来——诱使东相信庄家持单张K,而西则持有
4、2。一旦东回打除
外的其他任何花色,定约是十拿九稳的,因为明手有两张幸运的牌:一张是可垫去
2的
A,另一张是可以作为明手进张的将牌9。
3.
双方有局
首攻
J,明手放4,东打7,庄家跟6。西自然续攻
,因为他把东的7看作欢迎信号。如果庄家一开始就赢进首攻,并继续打
以树立他的第五张
,东就会通过垫
2和
2来否定对这二套花色有兴趣。当西在第四墩上手时,就会被迫转打
,击败定约。
4.
双方有局
南
|
西
|
北
|
东
|
2NT
|
—
|
2 *
|
—
|
2
|
—
|
3NT
|
—
|
—
|
=
|
|
|
*
斯特曼约定叫。
|
西首攻
4,东A赢,南放9——诱使东续打
,并作出西还持有
3和2,是个6张套的推断。(很明显,转打
就会击宕定约。)
5.
双方无局
北
|
东
|
南
|
西
|
—
|
1
|
2
|
2
|
—
|
4
|
—
|
—
|
=
|
|
|
|
西首攻
6,东上K,南打A,西放8。然后,南兑现
A,接打一将牌!为什么?有谁知道?对此将牌出张无理性的解释可提供。但南相信西打出
8说明他已没有
了。当然,如西在首攻上打5,他就会被标明持8,因为北不会在6-8的牌张组合中打6的。
6.
双方有局
南
|
西
|
北
|
东
|
1NT
|
—
|
2NT
|
—
|
3NT
|
—
|
—
|
=
|
西首攻
3,明手上J,庄家用K得进,从而使西相信庄家持
AK双张。接着,打
进入明手,飞
,失于西的K。西续打
,以树立他的长套花色。若第一墩庄家用明手的J赢进,西就会看到续打
毫无用处——转打
就会击败定约。当然,如
飞张成功,庄家就可完成定约;在打第一墩时“故意”损失一墩
是无关紧要的。
7.
西首攻
2,东用A赢,南跌出K!东知道南有另一张
(因为西的首攻表示是4张套)。东认为南的另一张
很可能是Q,否则他不会跌出K。于是,他得出续打
无济于事的结论。接着(或许会)转打
,庄家K得进,再做
,若对方上手后续打
,南完成定约。
如在第二墩回击
,定约必宕无疑(当然,若第一轮
吃进后,回出
,定约也会被击败——编者注。)
8.
下面这副牌出现在1951年迈阿米海滩举行的公开双人锦标赛上。
南北有局
南
|
西
|
北
|
东
|
2
|
—
|
3
|
—
|
3
|
—
|
4
|
—
|
4NT
|
—
|
5
|
—
|
6
|
—
|
—
|
=
|
首攻
3——南在东的A上跌出K!然后东打
A,被南将吃。到此,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如在第一墩南放
7,这就会显示西的首攻是单张
(因为没有牌手会从K3,KQ3,或Q3中打3)。东就会立即打
让西将吃。
9.
下面是一副描绘以假乱真打法反击以假乱真打法的牌例:
双方无局
北
|
东
|
南
|
西
|
1NT
|
—
|
6
|
—
|
—
|
=
|
|
|
在一次四人对式赛中,在一牌桌上,西作了以假乱真的首攻,即不打A而出一张小
,庄家从明手放5,东上Q得进,立即回打
,击败定约。
在另一牌桌上,首攻相同,但这位庄家从明手打8。东推算庄家持
AX或AXX,故出
9而不是Q。庄家完成定约并超额一墩(庄家后来猜对
Q的位置)。
打
5泄露了天机,因为如果庄家持AX或AXX,他本会从明手出8或10,希望西从Q-J或Q-9或J-9的牌张组合中出牌。但在第二张牌桌上,当明手放8时,给东出了一道难题——结果猜错。
10.
东西有局
南
|
西
|
北
|
东
|
1
|
—
|
4
|
—
|
—
|
=
|
|
|
西首攻
Q,明手垫
5,旨在造成
是弱套的印象。庄家用A得进,接打将牌K。西赢转打
。庄家进手后肃清将牌,明手的
失张垫在庄家的
上。
如果庄家在第一轮
时垫
而不是
,西很可能会转打
。尽管这种出牌有些令人倒胃口,但庄家无疑在诱使西采取错误的防守路线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1.
双方有局
东
|
南
|
西
|
北
|
1
|
2
|
—
|
3
|
—
|
3NT
|
—
|
—
|
=
|
|
|
|
西首攻
10,南看到若明手上Q,他可得二墩
(因为首攻
10,东已标明持
AJ)。但庄家知道东会推算南可拿二墩
,因此,他或许会转打
。
为了希望阻止对方转打灾难性的
套,南在首攻上放9,东在意识到他有可能阻止庄家拿到二墩
后,打出鼓励性的
7,南的K赢进。
接着庄家出
K,明手A盖拿,再打
,九墩牌已有了。我们能责备东没能正确分析牌情吗?如果庄家愿意奉送一墩
,东会非常乐意地“帮助”他的。
B.
第一墩牌后的以假乱真打法
12.
东西有局
西
|
北
|
东
|
南
|
—
|
—
|
—
|
1
|
—
|
1
|
—
|
1
|
—
|
4
|
—
|
—
|
=
|
|
|
|
西首攻
K,明手A赢,向
A打小
,接着打
K,西将吃。庄家正好做成4
(这是双人赛)。
然而假设在第三墩时庄家打
10而不是打
K,西会将吃这墩牌吗?如不,庄家现在可打另一张
大牌;如西将吃,庄家就垫一张
,结果他可拿11墩牌(他需要拿这么多墩数以取得好成绩,因为打3NT可稳得10墩牌)。
13.
南北有局
西首攻
2,庄家用10赢。庄家尚无法肯定谁会给谁一次将吃
的机会,但从首攻的
2中,他判定对方
是4-1分配。于是,他打
Q,西拒拿,心想他同伴有持单张K的可能。再接着打另一张
。此时完成定约已无问题。如庄家先打
K,西肯定会拿下——东就可将吃
了。
14.
双方无局
南
|
西
|
北
|
东
|
1
|
—
|
1
|
—
|
1
|
—
|
2
|
—
|
3NT
|
—
|
—
|
=
|
这副牌叫得过分,雄心勃勃。但通过利用标准的心理因素:没人想浪费任何东西,再借助以假乱真打法完成了定约。
西首攻小
,东的J被庄家的K捉吃。庄家打
9,西打小,故9得墩。此时庄家用
J飞张,致使他的
套全好了。如西早先用Q盖拿9,不言而喻,定约就会被打宕。如庄家开始时打
10,就会被Q盖拿。
15.
在当今这个年代,凡有竞争的领域都有评选“本年度最佳……”的活动。最佳男演员、最佳穿着女士、最佳足球队等等。下面这副描绘做庄技巧的牌例,被纽约时报主编艾伯特·H·莫尔黑德称为“1949年最佳做庄技巧”。这副牌的男主角是霍华德·申肯。
双方有局
东
|
南
|
西
|
北
|
1
|
1NT
|
2
|
—
|
—
|
2NT
|
—
|
—
|
=
|
|
|
|
西首攻
6,东打J,申肯先生用Q得进。南很清楚,要拿到完成定约所需的4墩
是不可能的。东开叫1
,因此外面4张
全在东一人手中,西在打第一轮
就会示缺,东无疑会缓拿他的
A,直至第4轮,从而有效地阻止申肯先生兑现已做好第五张
。
申肯先生很快就找到了致胜的打牌路线。在第二轮,他回打一小
,西赢进。此后,西再打一
,使手中剩下的
全好。在这墩牌上,东垫出
2,告诉他的同伴不要出
。现在庄家的定约已十拿九稳了,因为防守方已没有办法可以阻止霍华德拿到4墩
,2墩
,1墩
A和1墩
A了。
当然很清楚,如东不垫
2,定约不可能完成。但申肯先生预见到东如有机会,会垫张看上去肯定是手中最不值价的牌——
2。东做了庄家希望他做的事情。
16.
下面这副牌似乎有点离奇,但它千真万确出现在实战中,其打牌顺序见下文。最终定约2NT。现在让我们随着打牌的展开看看四家的牌:
为击败南的2NT定约,西首攻
4,明手
7得进。我可以肯定没有庄家会发现自己处于比这更无望的境地了。由于缺乏进手张,树立明手的
套是徒劳的。同时,看上去对方一旦上手就会转攻
。
然而,庄家面对绝境,毫无惧色。他主动从明手打一
。东跟小,庄家上10——它居然赢了!看了四家牌后,读者可能会说西不用K拿是荒唐的。我可以肯定在复牌时,西会第一个同意你的说法。但西认为他当时拒拿的理由十分充分!他没有好的牌张可回打!同时感到他的K迟早是要赢墩的,因为看上去庄家会继续出
。
庄家打一小
,西立即上K。看到东打
8,西断定这是欢迎信号,于是他继续打该花色,东的A得墩。由于东相信庄家手中仍剩有
K、J,他打最后一张
,“安全”脱手,庄家的Q赢。庄家现在已有9墩牌了:2墩
,2墩
,4墩
,再加上一墩
。这样的结果或许无法令人置信,但“事实总归是事实”。
17.
从心理上说,防守方有避免从庄家主动攻击的花色中出牌的倾向。当认为对方对树立该花色有兴趣时,他们不应助其一臂之力。这是公认的事实。下面这副牌中,庄家利用了这点,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定约。
双方有局
南
|
西
|
北
|
东
|
1
|
—
|
1
|
—
|
1NT
|
—
|
3
|
—
|
3NT
|
—
|
—
|
=
|
这副牌出现在1950年范德比尔特杯锦标赛上。南家是李·黑曾(Lee
Hazen)。
西首攻
7,明手的A赢进,计算南北联手牌力表明只有8墩牌。很明显,第九墩牌只有从
或
中产生。同样清楚的事实是,如果对方得以上手,他们会兑现四墩
。
在打第二墩时,黑曾兑现
A,接拿
Q。然后,他打出
J!西用Q得进时,已相信庄家持
J109X,正设法做好一墩
。因此,西停打
,转攻
。黑曾以明手打小。此时,不管再打什么,南已在
中做出了所需的第九墩牌。
如西兑现四墩
,定约当然已被打宕。但黑曾出的
J诱使西停止打
。
18.
下面这副牌是由海尔·西蒙斯在30年代主打的。在打无将定约时,诱使对方打错牌较容易。现举一例:
双方无局。由于知道对方打牌时总是小心翼翼,我这副牌叫得很大胆:
南
|
西
|
北
|
东
|
(西蒙斯)
|
|
|
|
1NT
|
—
|
2NT
|
—
|
3NT
|
—
|
—
|
=
|
西首攻
长套第四张,我立即用Q吃东的10。我知道西的牌打得不错,但不是一流牌手,因而我想让他拿不准J的位置。
我相信如我能做到使他拿不准J的位置,他就会等别人打
而不会主动去做好
。鉴于东一旦上手就无指望,我决定打牌时冒最大的风险。于是,我立即向
A打一小
,再回打一小
。在这墩牌上,我打10,西用Q赢。如我所希望的那样,此时西作了如下推理:
①除非我仍持
JXX,否则我决不打这套花色。
②在第一轮飞
时,我曾试图逼西打
,以打好我的J,从而成为完成定约所需的第九墩牌。
③他的
Q迟早时使他再次上手打好
套的。
在长考后,西打
10,送我一局。
19.
在打牌中会出现许多这样的情况:你很想使对方先动某花色,但你又不能强迫他这样做。在这些情况下,专家牌手就有本领使对方相信这是他的弱套或他对此不感兴趣,从而让他们甘心情愿地打这套牌。下面的这副牌就涉及了这种类型的打法:
东西有局
西首攻
K,再打
A,接着又打
J,在这墩上,庄家垫
2。看看明手的牌,西发现攻
和
都不会有希望;从庄家垫
2的情况看,他似乎对
不感兴趣,于是,西就可能会转打
。无论最终西选择哪个出张,垫
2肯定已使西在心中产生一个危险的念头:庄家的
是弱套。换言之,垫出
2就给轻信的牌手设下了陷阱——这样做对自己有何损失呢?
20.
双方有局
东
|
南
|
西
|
北
|
—
|
—
|
—
|
1
|
—
|
1NT
|
—
|
3NT
|
—
|
—
|
=
|
|
南家做庄的是英国的亚当·梅雷迪斯。他发现自己的定约毫无希望。然而,小小的运气加上大胆的设想居然使他完成了定约——而且还超额一墩。
西首攻小
,东的Q赢。接着打
10,分别被J、K、A盖打。梅雷迪斯此时打
J,并用自己手中的
K盖拿!为什么西要拿下这墩不得而知,可能他认为庄家想拉回到自己手上,而西则不想让他如愿以偿。西回打
,东用9赢。接着打
K,北的A盖拿。
此时梅雷迪斯不动声色地打出
6,并用他的
9飞牌成功。接着他又拿了三墩
和
J飞牌成功。
如果庄家不用
K盖拿J,西是不会用A捉吃的,那么庄家就无法回手去兑现他的
。
21.
往往在对方作出首攻后,庄家立即就清楚地看到如对方知道其联手牌的实情,定约是不可能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庄家通常可按某种方式打牌,致使对方不能很快得到有关他们自己牌力的信息,结果,庄家能“偷”到一、二墩。下面这副定约为3NT的牌例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
南做庄,西首攻
5,南立即看到处境极其不妙!他已有8墩牌。一旦对方上手,他们至少要兑现4墩
。怎么办?庄家是否应该拿了8墩牌就投降呢?或者他是否应该施以巧计来“偷”到他的第九墩牌?
我们的庄家在实战中采取的做法是用明手
A赢进首攻,接着打
J,东跟小,庄家上K——它居然赢了这墩牌!
当庄家打
J时,东应用A拿下吗?东知道谁持
K吗?(当然,你和我对此一清二楚。)就庄家而言,如西持
A,那么庄家要多失二墩牌。但他认为冒这个风险是完全有道理的。
22.
双方无局
南
|
西
|
北
|
东
|
2
|
—
|
4
|
—
|
—
|
=
|
|
|
这副牌要讲述的是已知最常见的以假乱真打法的一种。防守方兑现三轮
后转打
。庄家进手后立即从明手打出小
。东应上A吗?不管怎么说,他没有这么做,南的Q赢得宝贵的一墩。
23.
南
|
西
|
北
|
东
|
1
|
—
|
1
|
—
|
1
|
—
|
3
|
—
|
4
|
—
|
—
|
=
|
西首攻
Q并赢得这墩,接着打
,东的K被南的A盖拿。庄家兑现
AK。
从表面上看,似乎这副牌的成功取决于打好
套,垫去一个
失张。如果持三张将牌的防守者同时也持3或4张
,这种打牌线路就能获得成功。但可以看到,在这副牌中,东会将吃第三轮
,打宕定约。
庄家借助以假乱真打法十之八九能完成定约。在吊二轮将牌后,应打
A,接着向
K打另一小
。此时再打
J(肯定会造成庄家仅持双张
,想诱使东盖打Q的印象),假装要将吃飞
Q的样子。如东不将吃,定约就完成了。手上
Q得墩后,他向
A打
,用
10垫去
失张。这时,东将吃与否已无损大局了。
24.
下面这副牌出现在1947年世界四人队式锦标赛上。
最终定约是7
,明显是冒叫定约。玛格利特·伟加坐南,与约翰·克劳德福搭档。从以假乱真打法来看,这副牌打德异常精彩。
西首攻
K,明手A得进。吊四轮将牌后,南打出
Q,西跟小,明手放小,
Q得到一墩。庄家然后着手树立他的第五张
,以完成定约。
西没能盖打
Q是认为南设法诱使他上K,如他不盖打的话,南会上A(西的推理),以建立
套来垫牌,而西知道
套的分配不会是平均的。
25.
南北有局
北
|
东
|
南
|
西
|
1
|
—
|
1
|
—
|
2
|
—
|
6
|
—
|
—
|
=
|
|
|
这副牌出现在一次双人赛中。众所周知,超额一墩在这类比赛中是至关重要的。
西首攻
K,北的A得进。庄家肃清将牌后打四轮
,并从明手垫去一张
,造成南持双张
,想在明手将吃他的第二张
的假象。此时南打一
,西立即上A,他不想让庄家超额一墩。
从西的角度看,已知南持6张将牌,4张
,大概2张
,故
系单张。顺便说一下,西家是全世界最佳牌手之一。
26.
东西有局
北
|
东
|
南
|
西
|
2 *
|
—
|
3NT
|
—
|
—
|
=
|
|
|
*弱二开叫
西首攻
4,东的10被庄家的J捉吃。庄家打掉
A后,接着出
K。
这一打牌路线造成庄家持单张
A,想用明手的
Q作进手张的假象。于是,东拒绝用
A赢得这墩。庄家就此“偷”到了他的第九墩。(当然,东无法知道真实的
牌张分配情况。)
27.
双方无局
南
|
西
|
北
|
东
|
2
|
3
|
4
|
—
|
4NT
|
—
|
5
|
—
|
7
|
—
|
—
|
=
|
如能看到四家的牌,很清楚,大满贯定约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将牌必失一墩。但南找到了致胜的打牌路线——在打第二墩时运用以假乱真的打法。
西首攻
Q被明手的K捉吃。尽管无需垫牌,庄家接着从明手打
A。正如所希望的那样,东用小
将吃,旨在阻止南垫牌。当然,南用将牌超吃。打将牌AK,肃清外面的将牌。再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有多少牌手会想到在第二墩时打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