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以假乱真叫牌的由来
一、技术与以假乱真战术
在定约桥牌最初发展的十五年中,叫牌体系设计者在叫牌中不强调和不教授以假乱真战术的一个非常充足的理由是:从教学的观点看,在技术能力没有被掌握前,也就是说,在学生没有学会判断在处理日常麻烦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之前,以假乱真战术是不能教授和使用的。毕竟,优秀牌手武器库中最重要的武器是叫牌和打牌的技巧,以及处理在牌桌上搏斗时他时时要面临的各种不同和常规牌情的能力。这种多年来通过书本和实践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巧使他能立即分辨和分析每一种常见的情况并在大部分情况下能以致胜的方式处理之。我不是说他将机械地处理牌局,相反,从他的武器库中,他可以本能地选择武器,该武器会帮他顺利地解决问题,就象它以前所做的那样。自然,打牌时若忽视了思考这一属性,他将是一个注定要失败的牌手,因为若不把思考过程作为第一道防线或进攻的先锋队(视具体情况而定),无论什么牌,不管它多么易叫和易打都不会被处理好。
技术能力应作为基石和框架,但不应被看作是已建成的大厦。尽管专家和接近专家水平的牌手不断取胜的首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高超的技术,但掌握和运用所有相关的技术知识的本身并不足以使牌手常胜。这一事实也是公认的。纵然一个牌手(和他的同伴)对所有叫牌和打牌的原则及所有需加特别处理的牌情都了如指掌,但是在他没有学会如何去诈骗和干扰敌方前,不可能变成一个真正优秀的牌手。毕竟会产生许多这样的情况,即技术不足以解决问题,看上去一筹莫展,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往往在这些暂时让人不快的情况下,有效地运用以假乱真战术、阻击叫或略施计谋倒会扭转乾坤。
根据韦氏大辞典,DECEPTION这个词被定义为“引他人走上歧途。”当用于牌桌上时,它可以被描绘成一种使对方按照你的思路来思考问题的企图,使他相信某些虚幻的东西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简言之,领他朝前走,然后让他发现自己先前所以为的现实只不过是海市蜃楼。可此时已为时晚矣。
DECEPTION这个词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时总无一例外地与“欺骗”和“欺诈”的社会性涵义相连,总被认为是“不好的”。因此,骗子理所当然地被社会所鄙视。然而,在桥牌中,诈骗对手却被视为优秀牌手的特征,它的拥有者被认为是聪明、优秀和诚实的人。
如上所述,在牌桌上会产生许多没有反击所需的现成武器可供牌手使用的情况。这时他所拥有的唯一希望是采用以假乱真或阻击战术以使对方
在叫牌和打牌时发生差错(注:打牌中的以假乱真战术是本书第二部分要涉及的课题)
。不言而喻,真若以此现实的观点看问题,以假乱真就会变成一种诚实的武器。坦率地说,一种必不可少的武器。
因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拥有和运用桥牌技术的本身并不能造就优良的牌手。在他没有学会如何智取、干扰对方前,他的武器并不是现代的而是落伍的。他是在为失败的事业而战。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离经叛道者
尽管有些叫牌体系设计者不断介绍他们的叫牌法,并竟相争宠于公众,以确立自己叫牌法的地位。但同时也有一些具有反传统思想的作者、专家和普通牌手拒绝充当传统叫牌法的卫道士。他们预见到采用以假乱真、阻击和干扰战术的必要性。在桥牌问世后的十年中,他们这些人中作有发言权的、最著名的牌手无疑是已故的多萝茜·赖斯·西姆斯。她是心理叫牌的热心创始人和倡导者。顺便说一下,“PSYCHIC(心理)”这个词多年赖一直被我们沿用,甚至今天它的涵义与当时西姆斯夫人造出这个术语时的涵义毫无二致。一般说来其涵义是:“叫你没有的牌或虚张声势以造成一种你有实力假象或藏弱”。我在本书中使用的“心理”这个术语与以假乱真叫牌、伪装、施以计谋和以假乱真战术同义。心理叫牌事实上是叫牌心理策略这个大概念中的一个主要部分。(注:心理叫牌,这个在1933年创造的术语的粗略定义是:“叫出一套对方在你没叫牌前认为是他所持有的花色。”当然,这样的定义不能概括后来发展起来的各种心理叫牌类型,但在说明什么是心理叫牌这点上不失为是一个好的定义。)
在她的著作中,多萝茜·西姆斯对采用以假乱真手段的必要性显示出一种非凡的理解力,而她写这些书时,桥牌还只有六、七年的历史。
现呈上她原著中的某些段落以资佐证:
1.
心理叫牌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a.
防守心理叫牌,即故意承受罚分,但对罚分多少心中有数。
b.
掩盖一手强牌中有严重缺陷的心理叫牌。
c.
为选择有利做庄位置的心理叫牌。
d.
以叫到适当定约为目的的心理叫牌。
2.
凡作出的心理叫牌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3.
记住:你有一个同伴,无论你的战役计划如何周详,桥牌规则却不幸地允许他再次叫牌,即使是在最不适宜的时刻。
4.
持有强牌者使用心理叫牌的情况甚少,但这条原则也有例外。
5.
牌艺不熟练者使用心理叫牌是危险的,因机器功率越大,对笨拙使用者构成的危险就越大。
6.
因策略上的原因而作出的任何策略性叫牌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理由。A和K虽有其固定值,但当它们不一定都起作用,牌情有时可以被用来制造价值,以解敌方进攻的燃眉之急……。
7.
几年前,在巴黎的独立展览馆,一群艺术家将一支画笔绑在一头骡的尾巴上并使它后退到一张画布前,于是,一幅《冬日夕阳》问世了。事物本应按其正常规律发展,但这幅画居然被宣布为该年度最佳作品。同样,低水平牌手作出的心理叫牌就象被绑在骡子尾巴上的画笔一样漫无目的,完全是鲁莽行事——机会的轮子却在不停地转动。牌手焦急地瞧着小小水晶球,想发现自己究竟是天才还是傻瓜。
8.
有人说:“以假乱真手段不是桥牌。”如果桥牌只不过是乏味的计点法技巧,那么,将定约桥牌重新命名不是更好吗?让我们采用策略,让我们采用伪装战术,让我们在想象大军的陪伴下尽享领导一个失败的事业走向胜利的欢乐吧!那些计点成瘾的牌手,如果他们能够的话,是否愿意把视线从牌上移开以考虑施展计谋来拯救一副看上去已毫无希望的成局牌,还是宁可稳稳妥妥地按本本办事而听其自然呢?
实际上,西姆斯夫人拥有一大批追随者。他们也意识到采用心理策略与熟练地运用技巧在通向成功之路中具有同等重要作用。事实上,有一个短暂的时期,滥用心理叫牌的浪潮似乎席卷了这个桥牌界,这犹如一颗恶性肿瘤被极端分子强加在明显健康的肌体上。但是,这短暂的狂热很快便平息下去了。因为那些叫牌设计者开始陷入一场殊死搏斗——在那些强牌持有者赖以生存的叫牌中,究竟谁最有发言权。
注意一下西姆斯夫人在二十年后对当今桥牌叫牌法发表的看法将是令人饶有兴趣的。在一篇刊登在《桥牌世界》(注:《桥牌世界》1956年5月号)上的文章中,她对牌坛现状不无怨言并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流逝表示哀叹,下面是她《按纽桥牌》一文的摘录:
“过去桥牌是一种游戏,一种令人愉快又富于刺激性的牌戏。你与对手斗智,并试图通过运用策略和心理战术使自己从中获益。但那些是自由贸易的日子,不管是赚还是蚀,你都为之付出了劳动。
“在计点法尚未问世的日子里,对敌方藏匿牌情是一种公认的艺术,这被称为“盲目”叫牌。如拿到某些不平均牌型的牌,当你或你的同伴开叫,另一个估计一下牌的结构后一下子就叫至最终定约。由于没有什么叫品可资参考,防守一方往往会吃大亏。
“不幸的是,‘盲目’叫牌尽管经常硕果累累,但它不符合美国标准叫牌法的规范。猴子会‘捣蛋’。《按纽桥牌》为除去猴子应运而生。
“将来会怎样,无人知晓。本文仅是今日桥坛的写照。让我们希望明天尽快来临。”
在桥牌问世初期,当西姆斯夫人为在更深远的范围内引入和运用以假乱真战术而呼吁时,她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她的丈夫,P·H·西姆斯先生,当时公认的最佳桥牌策略家和战术家,也是以假乱真心理策略忠贞不渝的信徒和实践者。他在《钱约定》(注:P.H.西姆斯著,1932年,纽约,西蒙和舒斯特出版公司出版。)中的一些片段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心理叫牌如运用得当,是定约桥牌必要和宝贵的发展。同时,它可作为与心理叫牌较量过的每一对搭档所采用的叫牌法的一个校正试验。只有最好的叫牌体系能应付心理叫牌。
“我所提倡的叫牌体系是,在拿到强牌时能取得最好效果,既能隐藏又能保护某些令人担忧的
牌张;在拿到弱牌时能成功地干扰对方。
“定约桥牌应不再是机械的叫牌形式,但大部分教科书都把这看作是他们要达到的最高目标。心理叫牌将会受到青睐。防守开叫及争叫将会被灵活运用以期粉碎敌方拿到强牌时所发动的进攻。优秀牌手在拿到某种程度类型的牌时将会运用巧妙的手段图谋利益,一扫以往总把某些类型的牌张称之为‘可叫套’的陈旧习惯。”
谈到心理叫牌,西姆斯先生以前经常提起这样一个插曲。在1931年的一次桥牌赛上,叫牌是:
南
|
西
|
北
|
东
|
2
|
—
|
—
|
?
|
西姆斯先生坐东转向南问道:“夫人,您用哪种体系?”
“逼叫体系,”她回答说:“我的同伴必须对我的二副水平开叫作出应叫。”
西姆斯先生几乎是忙不迭地不叫。
然而,当打完这副牌时,定约者以一手低分牌岌岌可危地做成了2定约后,她转向这位以他现在手中的牌力本应叫出并做成局的西姆斯先生,看到他脸上露出的苦痛神色,她轻声漫语地问道:“你也用心理叫牌,是不?西姆斯先生。”
早期另一位最高权威维拉德·卡恩(注:维拉德.卡恩被认为是全国最优秀的牌手。他与P.H.西姆斯同是“四骑兵”桥牌队队员。)也是一位坚信定约桥牌中应引入以假乱真战术的斗士。他自编出版了一份活页桥牌刊物《卡恩桥牌通讯》,每三月出版一期,旨在补充介绍“当今专家大胆而富有才华的创新。这些创新将成为普通牌手明天的约定叫”。他在刊物中使用了不少篇幅对“心理战术和心理叫牌”作了认可:
心理叫牌的目的是希望给对手造成心理障碍,在他们通向正确的最终定约的道路上设置路障。关于心理叫牌最重要的问题是——它们能奏效吗?所得结果值得你去冒偏离正常桥牌轨道的风险吗?滥用心理叫牌无疑是不明智和危险的做法,但在另一方面,偶尔几次虚张声势的叫牌,若时机得当,再加上你有一位不会动辄盲目跳叫的同伴,将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情况尤其是如此——如果采用本书所推荐的叫牌体系:它通过自然的加叫,争叫和作出其他叫牌来尽量压低叫牌水平。该体系对进行心理叫牌无疑是理想的,这也是几乎所有专家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然后,卡恩先生将心理叫牌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他引用锦标赛中的许多实例来说明他的分类。
对三十年代桥牌活动的任何一方面的讨论如不提及当时的桥牌泰斗埃利·克伯森的态度都不会是全面的。自从1931年12月7日他参加叫牌体系大战并在面对面的战斗中将他的挑战者一举歼灭后,据称,所有牌手中95%的人都“按照克伯森的路子”打牌,从克伯森卖出书的数量来判断,95%这个数字并非夸张。
克伯森虽说是桥牌桌上当之无愧的策略家和心理学家,但他对一般牌手使用以假乱真手段采取了断然反对的态度。他的理由既简单又富有逻辑性:作为法定的桥牌权威,他认为叫牌体系的方法和技巧旨在产生和维持同伴间的和谐及信心,任何以假乱真的叫牌手段(它无疑是单方面的、个人的行动)自然很容易破坏其叫牌体系试图达到的精确性。在他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克伯森先生使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述了同伴间的配合要以一个整体起作用的重要性,他把这叫做“个人平衡”。他非常清楚地知道,在高水平牌手手中,以假乱真叫牌得利的情况略超过总数的一半。将以假乱真战术强加在那些牌艺不熟练的初学者头上肯定是件坏事。(尽管他自己在牌桌上也用。)(注:在1931-1932年,克伯森—兰兹大战中,克伯森在持下面牌时开叫1:97632
764 Q6
863。)克伯森先生是位讲究实际的人。他意识到引入非传统叫牌战术其结果只能是摧毁他自己多年惨淡经营建造起来的大厦。
有一次,一位专家走到克伯森先生面前,问他为什么如此反对以假乱真叫牌,并指出对于以假乱真叫牌者来说,与他有一个同伴相比较,他有两个对手可骗,所以成功的机会也大。
克伯森的回答是:“从数学上讲你是对的。二对一优势明显。但不幸的是,对方不一定相信我的叫牌;我的同伴倒有可能相信。如果他没有上当,不管那副牌的结果如何,我们同伴间的配合在那个时刻起已经开始瓦解。”
直接从埃利·克伯森的《新桥牌全书》(注:埃利.克伯森著,1949年,费城,约翰.温斯顿公司出版)中引用一些他的话将能证实上述他对以假乱真手段的立场。
心理叫牌打算让对方确信盯着他们看的快速赢墩和坚实强套压根儿不在那儿,只不过是幻觉。但不太有机会成功,甚至于最弱的牌手都相信他们的眼光……。
采用各种心理叫牌的唯一合理的原因是诱使对方认为他们的K或Q有可能被更大的牌张吃掉或者某门花色分配不好。
这样,我们已经介绍了定约桥牌“远古”时代里某些主要权威的立场。其中可以发现一股反对以埃利·克伯森为首的正统叫牌法设计者的潜流。
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转向那些使用以假乱真战术的实例。倘若在将要提出的早期的牌局中,以假乱真战术的运用看上去相当简单和粗糙,那一点不错!但在经历了几代变迁后的今天,我们已经变得成熟多了。我们已有更丰富的经验来指导我们去识别敌方的以假乱真战术。我们的前辈不如我们“先进”,但可以说和我们一样的聪明。不过,事实是,他们被用于他们身上的以假乱真战术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