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牌在台灣,是屬於小眾活動,與歐美及鄰近各國鼎盛的橋風相比,真有天壤之別。主事者推廣橋運,鼓勵參與尚且不足,如果還要強加各種限制,結果必定是更加扼殺了橋運的發展,讓更多的橋友裹足不前。1982年,台北市橋藝協會不顧整體環境的不適合,在沒有配套措施的情況下推出分級制度。以一次分級比賽,草率地決定了六支甲組隊及八支乙組隊。施行的結果,大大地打擊了橋協的公正性,對比賽的公平產生質疑,讓更多的橋友離開了橋牌。
當年四月,由台北市橋協主辦的梅花盃春季大賽,比賽的結果,更是強烈地諷刺了這個草率的分級制度。在參賽的二十三支隊伍中,甲組四隊,乙組五隊,其餘十四隊公開組,而最後晉級決賽的四隊,僅一支甲組隊,三隊為公開組,乙組隊則全軍覆沒。
下面是複賽時,中亞、圓緣之役的一牌。中亞隊屬公開組,圓緣則為乙組隊,陣容是劉宗立、戴淑美、陳穎、周月雲、方慧珠及譚人欽,是一位老手加上五位女將的隊伍。這一牌是東家發牌,雙方無身價。
95
A10954
A4
AQ43
J87
3
87
KJ72
Q9863
KJ62
K108
J652
AKQ1064
Q3
105
97
西
北
東
南
劉宗立
柯淑美
戴淑美
陳國榕
Pass
1
Pass
2
Pass
2
Pass
3
Pass
4
Pass
5
Pass
6
All Pass
西家首引6,夢家跟小牌,東家K贏進,回攻2到夢家A。西家的6,是最具殺傷力的引牌。如果首引高花,莊家有足夠的時間建立紅心,如果只能打大一磴紅心,則還須要偷到K。如果首引梅花,莊家只能閉著眼睛飛過,如果偷到K,以後打大一張紅心墊掉方塊失張,滿貫合約就回家了。
方塊已失一城,其他三門都不能再丟了。要完成合約,除非敵方的紅心是單張大牌,否則就只有擠牌一途了。要擠牌成功,必須西家有K,還要持K的敵方,同時有五張梅花,則莊家拔掉A,奔吃王牌,打成維也納譜﹙Vienna Coup﹚,防家將在最後一張王牌時受擠,合約就成功了。然而,如此打法,機會似乎也不大,還有其他路子嗎?
莊家抽一圈大王牌,敵方都跟出,然後引梅花,夢家Q偷過,吃到了,遂繼續清王牌。最後五張牌時,打成如下的殘局:
--
A10
--
A43
--
--
87
KJ
Q
--
K10
J65
64
Q3
--
9
莊家再出6,夢家墊掉10,東家受擠,合約成功矣。如果東家拋掉梅花,則提掉A,王吃梅花,A下橋,第四張梅花已大。如果東家拋掉J,則拔掉A,擊落東家K,王吃梅花回手,Q也大了。
莊家最後的選擇,是捨單擠,而就王擠﹙Trump squeeze﹚。採維也納譜以單擠進行,敵方的梅花必須6-1或5-2分配。至於王擠,則只要梅花不是7-0分配即可,成功的機會大約是單擠的二倍,明顯是本牌的最佳打法。
本辑内容取自台湾南联桥牌网,特此向陈国榕先生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