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 機 可 乘
2004 年的澳洲「夏季橋牌節」,賽程進入第七場,會議中心一早就擠滿了人,原來在今天將有兩強相遇,遂吸引了許多橋迷前來觀戰。這二隊,其一是澳洲一流強隊的 Rothfield 隊,陣容包括 Carole Rothfield, Jessel Rothfield, Seamus Browne, Kieran Dyke 及 Ismael Del’Monte 。至於另一支 Brifman 隊,麾下擁有 Mary-Ann Brifman, Richard Jedrychowski, Hugh Mcgann, Matthew Mullamphy ,以及赫赫有名的波蘭高手 Jacek Pszczola 及 Michal Kwiecien 。
這一對波蘭好手, Kwiecien 人稱 Quicksand ,而 Pszczola 則人皆以 Pepsi-Cola 呼之,在當今橋壇擁有極旺的人氣。至於對手 Del’Monte 則是澳洲國手,他在下面這手牌的表現,完全未讓當地橋迷失望。這是第 10 牌,南家發牌,雙方有身價。
![]()
82 ![]()
932 ![]()
QJ2 ![]()
AK986 ![]()
AKJ9
![]()
![]()
643 ![]()
KQ1086 ![]()
5 ![]()
65 ![]()
109873 ![]()
105 ![]()
J732 ![]()
Q1075 ![]()
AJ74 ![]()
AK4 ![]()
Q4
![]()
西
北
東
南
Kwiecien Fruewirth Pszczola Del'Monte 1NT Dble 3NT All Pass ![]()
1NT 開叫是 15 至 17 點,而對 1NT 賭倍,則表示兩門高花牌組。
西家首引
A ,轉攻
K ,吃到之後,再度改弦易轍,攻出
10 。對莊家來說,一則梅花好分配的機會甚微,再則西家引牌對合約的威脅較低,於是 Del’Monte 按兵不動,莊夢兩手都跟小梅花。
西家再轉攻
6 , Del’Monte 這才手上 K 吃進。牌局進行至此,合約已失三城,贏張尚差一磴,但 Del’Monte 卻是成竹在胸,提掉
A 及
Q ,由
Q 下橋兌取梅花,最後四張牌的殘局如下:
![]()
8 ![]()
93 ![]()
-- ![]()
9 ![]()
KJ
![]()
![]()
64 ![]()
Q10 ![]()
-- ![]()
-- ![]()
109 ![]()
-- ![]()
-- ![]()
Q10 ![]()
AJ ![]()
-- ![]()
--
夢家提吃
9,Del’Monte手中墊掉
10 ,西家也只能無奈地拋掉
J 。緊接著,桌上送出黑桃,西家進手,迫回紅心,讓莊家贏到 A-J ,湊足九磴而完成合約。
事後檢驗,Del’Monte這一牌打來絲絲入扣,無一失 著,確實表現出一流名手的風範。反倒是西家Kwiecien 未能洞悉全局,一著不慎,拱手斷送一局,演出不盡理想。在第三磴,如果西家轉攻方塊,而非梅花,莊家若要建立梅花,就無法阻止東家上手穿梭黑桃,合約將不可能成功。
取材自Stephen Lester之Quicksand and Pepsi-Cola,原載2004 年澳洲公開賽每日快報第9期。
![]()
本则牌例取自台湾南联桥牌网,特此向陈国榕先生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