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栏目论题于 2002年9月14日星期六 更新  
敬请浏览其他论题  

以貌取人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声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但是以形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菜根谭〗

听悦耳的莺啼,便以为佳音而喜,闻刮噪的蛙鸣,便以为恶音而厌,此乃人之常情。看到五彩缤纷,撩人而目的花朵,便想栽培它,见到蔓延生的杂草,便与斩草除根之心。

此乃由于吾人待人接物时,每为形体气质所囿,而有好美恶丑之心。若能除去人类私情,以天意观察万物,便会发现,任何动物均自能鸣唱天赋的音喉,任何花草,也都循著天赋的生之气息畅茂自身,亦即天地万物,都能自然而然的表现出吾人所见不到、听不出的天赋机用。他们本身,本就无善恶、是非之分。吾人所言之善、恶、是、非,皆由人的私情而生。如果我们能了悟此番真理,尽去私情,尽去是、非、善、恶、美、丑呢!

我们在待人接物方面,常依外形的美丑,而定喜额。这纯是由外观判断,亦即俗语所谓的“以貌取人”。

因此,人皆喜欢听悦耳婉转,清脆动人的莺啼,对于群蛙齐鸣,则每频眉蹙额,以其为扰人的噪音。前文所提!

南齐孔稚圭以蛙鸣为鼓笛之音,且任院中杂草蔓生,而不以为仵。他超越了形体的拘囿,真可谓为超脱尘俗的逸人。

南齐时,道家、佛教思想逐渐普及,世人求道之风日渐盛行。孔稚圭便是代表性的人物。他超越形体气质的羁限,而由天赋之机观察天地万物。

老庄道家思想中,深蕴著超越形体气质的玄奥理哲,他们认为天地万物的现象,没有恒常不变者,因此,我们日常所见、所闻的天地万物现象,并非其本来面目的我们在观察天地万物时,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变换不定的现象中,了悟其天赋的机用。

事实上,万物的实体,并无形象、气质,而是虚无的,耳不闻,眼不见,纯为形而上的现象。

所以说,本体即是无形的,便不能由外形、气质上的善恶美丑,来判定吾人对它的好、恶。

敬请浏览其他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