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栏目论题于 2002年3月23日星期六 更新  
敬请浏览其他论题  

时刻不忘谦让与温和之德

 

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方不开嫉妒之门。

——〖菜根谭〗

“节义”,意指个人皆应恪守的节操。固守节操者,多半易陷于“唯我独尊,行动特出”的孤高境界中。为了弥补因固守节义而产生的与众人之不协调,应修以和善之德,而不至于他人起纷争。

又,重功名之士,皆颇具自信,甚且有炫耀自身功绩的缺失。此类人士易为他人所钦慕,如能修以谦虚美德,便可避免招来他人的嫉妒。

“节义”本身,毫无受非难之处,只是恪遵节义者,为实行其所遵从之道,必显得与他人格格不入。由于社会是个多数人共同生活的团体,吾人不能离群索居,因此,尊崇节义时,首应注意的问题是如何与众人相处融洽。

“书经”皋陶谟中言:同寅协恭,和衷。

注:“衷”为善。又说,“以五礼为正诸,同敬,合恭,使能和善。”此乃皋陶为帝舜述谋之一节。

“和衷”亦即和合善良之德。“忿争”则是“怒争”,“忿”有怒之意。恪遵“节义”者,为保持情操,必与他人划分有别此则易生对立抗争的现象,并产生怨恨。

在我国历史上,东汉末期的朝廷,后宫宦官兴起,扰乱朝政,于是节义之士便起而结党,因而引起政治改革运动,展开了与统治者争权的纷争。后来,这些改革派的名节之士受到控制,被处以死刑,禁锢、流刑、除籍,牺牲者多至数百人,此即历史上的“党锢之祸”。也是因为标榜节义而引起的最大忿争。

“谦德”亦即谦让的美德。“史记”太史公自序有:“景公谦德,荧惑退去”之说。

此言意为:齐景公有谦让的美德,而使荧惑星自然退隐。“荧惑”,“史记”天官书中将之解释为显示兵乱徵兆的星星。谓荧惑“出则有兵,入则兵散”。也就是说:有谦让美德的君王,能退走像徵兵乱之星。

自古以来具功名之士常招小人嫉妒,这种缺陷,是可由谦让的美德来弥补防患的。

敬请浏览其他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