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桥牌与人不同之处(2)

——“快乐负担比”与桥牌普及的关系


(本文谈论关于桥牌教学方面的话题,对此不感兴趣者请回避,以免您的浪费宝贵时间,或者引起不必要的烦恼,如果觉得这里有不对的地方请批判)

参加桥牌活动,有一个类似于投入和产出比值的东西,我称之为“快乐负担比”。

快乐,是指在玩桥牌中愉快程度以及达到愉快的次数等。负担,是指记忆叫牌体制或约定所花费的时间以及精力。

“快乐负担比”,是我去年底今年(2004年)初才发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本文将通过我教桥牌盲的流程分析,说明“快乐负担比”是怎样影响桥牌的普及工作的。

“快乐负担比”存在于每个桥牌爱好者心中,不会因为桥技水平低而没有。人们来玩桥牌,是为了得到快乐,而不是为了给自己背上沉重的记忆负担。“快乐负担比”不含理智成份,也没有精确衡量的尺度(或表达式),它只是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反映,如果未经揭示,一般难以感觉得到这个东西的存在。能够强制自己并把“快乐负担比”变低的人较为罕见,因为这样做有点像卧薪尝胆,难。

刚学会玩牌的桥牌爱好者,最初他们的叫牌没有章法,屡遭失败,得不到快乐,这样的碰壁使他们知道叫牌没规矩不会得到快乐,于是他们愿意付出一些记忆代价(记开叫应叫争叫的规定),也愿意付出一些精力(学叫牌)来换取成功的快乐。当事实证明这种代价的付出可以换取较大的快乐(就是“快乐负担比”高),他们会主动地给自己增加负担,也就是多记忆一些叫牌制里面的各种基本的约定范围;当进一步付出记忆代价,快乐却没有相应地增加时,将出现“快乐负担比”变低的情况,于是他们就不再愿意增加记忆负担了。

(上述过程中不存在主观意识的控制,只是一种心理活动或者情绪的自然的流露,因此不易察觉)。

“快乐负担比”与桥牌普及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是做桥牌普及工作或者教桥牌的人(特别是教桥牌盲的人)不可忽视的因素。桥牌盲来初试桥牌,引导者(师傅或桥牌教师)要首先给他们“快乐”,而不是给他们太多的负担(因此,上来就给他们灌输A=4或13点开叫,是一个沉重负担的开始)。
最初阶段,桥牌盲的快乐是什么?是指挥明手。一般的人能够指挥别人的机会不多,指挥明手无疑使他们感到新奇和兴奋(快乐之一),所以尽快让他们能够接触到实际的打牌是非常重要的。在叫牌过程中的盖叫也是最初学桥牌的乐趣之一,盖住别人和指挥明手,最初都可以体现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以后才可能知道宕了或宕多了也不合算),这是桥牌的乐趣所在。

懂得上述两点,在桥牌的启蒙第一课应该讲什么就完全清楚了,这就是:不讲解叫牌体系,也不首先讲桥牌的开始以及周围相关的环境,而是直接进入最容易理解的部分——打牌阶段。这是减轻负担的最有效手段,打牌阶段容易理解,听课的人根本感觉不到有负担存在,于是介绍打牌阶段这一关得以轻松渡过。

先介绍打牌阶段的一个好处是,“墩”这个重要概念最先得以介绍。“墩”是贯穿桥牌整个过程(从叫牌、打牌一直到计算分数)的东西,先学它只有好处没坏处。人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即容易记住最先遇到的陌生概念),如果先介绍一些环境(坐向等)和起始条件(洗牌发牌等),没有深刻印象的陌生内容入他们的脑,不利于学习,学员可能会感到茫然,有些人甚至记住了一些起始条件中奇特的名字或别的什么东西。先介绍打牌,“墩”这个概念很自然地、先入为主地占据他们的脑海,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牢靠的基础。我们不妨对比一下从“点”开始的教法,在这种教法中,“墩”在比较靠后的时间段才会遇到,而且不断地遇到“XX点叫YY”的教导,“墩”的概念总是处于一个不断被弱化的位置,于是,为什么桥牌爱好者中存在无数“大牌的奴隶”,就不用多做解释了。

打牌阶段介绍以后,接下来是介绍叫牌。

介绍叫牌不应该从叫牌法讲起,因为叫牌法的内容很多,这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应该避免过早介绍叫牌法。最早介绍的叫牌只是讲解叫牌的规则,桥牌的叫牌“规则”就是比赛时的法律,比如1D可以盖1C、3D盖2H等等,完全可以不涉及大牌点的概念。先有桥牌叫牌规则这个法律,后有叫牌法(或叫牌体制),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介绍叫牌只讲规则可以让学员早些感受到桥牌的乐趣,毕竟,从容不迫地盖别的“主”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不存在类似拖拉机那样要不要抢先“定主牌”的烦恼。

(关于教桥牌最初阶段不要从叫牌法开始教,我曾经多次叙述过,《网上教打桥牌》中也有,这里不重复)

参加桥牌有快乐,负担基本感觉不到,则“快乐负担比”高,学员容易接受,于是,你“诱骗”人上桥牌“贼船”的目的就轻而易举达到了。

但是,上了桥牌的船,并不能保证他们就从此安心下来要和桥牌打交道,认真地学桥牌了。初学桥牌的人们随时都有可能离开桥牌,这取决于快乐负担比是否下降到不能忍耐的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像填鸭一样猛灌专业术语,以免记忆负担过大(针对此的对策是要放慢进度,我多次看见两三个人跟在一个初学者旁边,你一句我一句地教,在这种状态下,能不被灌晕的可能性比较小),“快乐负担比”会降低。一旦记忆负担过重,他们获得的乐趣又没能及时地增加,使“快乐负担比”降低到超过学员的忍耐限度,将发生退学的现象。

学员退学,是上大课教学生学桥牌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有些人来学桥牌前的期望值很高,当他发现离他的期望值相差非常远,退学就成为必然),我们所能做的是尽量减少退学现象,这就要求我们了解退学的根本原因。退学的原因有多种,但是最多的普遍发生在“快乐负担比”降低到超过学员忍耐限度的时候。所以,每一个教学的小阶段,在打算教新的内容之前,要确认前面教的知识已经被吸收(即学员目前已经没有多大的负担),否则还应该重复前面已经教过的、但是尚未熟练的内容。

“快乐负担比”,是快乐在前,负担在后。在教学中始终保持“快乐”在前,可保证不出现大面积退学现象,在具体实施上,就是先介绍最简单的技术,例如飞牌和大牌连张的赢墩道理,此类技术由于简单,实施也不难,容易让学员获得成就感(快乐)。当他们还沉浸在简单技术的快乐中时(打牌的实习),赶紧灌输新的内容(计算长套赢张),接下去才可以讲解做庄计划。

叫牌法的学习,原则上应该安排在学了赢墩道理、长套赢张的计算、做庄计划之后,因为叫牌一般是为打定约而决策(即叫到最后定约),如果做庄概念一点也没有,正确的决策是谈不上的(即无法做出好的决策),很多牌往往要从做庄角度来决策叫到什么最后定约。打牌(做庄)本身是一种快乐,选择在学员的打牌(做庄)兴致比较高的时候开始讲叫牌法,这样不至于被较多的叫牌术语带来的记忆负担所影响。

在教叫牌法之前,学员的叫牌是自由发挥(想叫什么就叫什么),是一个体验“什么是叫牌”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员感受什么是叫牌的规则,例如1NT盖1S或3S盖3H,以及其他一些术语和学一些打牌的基础知识。

进入教叫牌法的阶段,又是几十个记忆量(负担)扑面而来,尽量减轻负担的手段,只有放慢进度,让学员有足够的实习机会(具体打牌),以便消化这些负担。到了这个阶段,很容易看到先教赢墩道理、长套赢张的计算、做庄计划带来的好处,因为在这个阶段中,这三项知识不仅不是再是负担,反而成了推动学叫牌的因素。

在初学阶段为什么要教浅显的基础知识(如赢墩道理、长套赢张的计算、做庄计划、首攻连张大牌、第二家打小牌等等),原因在于这些浅显的基础知识容易吸收,能运用的机会也多(使用率高),很容易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快乐的一种)。因此,这些基础知识被吸收以后就不再是负担而转变成为快乐的源泉,方便学其他技术,也不致于因基础方面过多出错而烦恼)。

如果一开始就忙不迭地介绍开叫质量、轻开叫、进局逼叫、20法则、2C强开叫、第四花色问叫、交叉将吃、投入等等,学员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得不到运用,这些东西就成了负担。随着这样的负担逐步积累,“快乐负担比”逐渐降低,当负担积累到一定程度,“快乐负担比”将突破学员的忍耐限度,于是发生退学现象。

教叫牌必须慢慢来,在还没有教叫牌法之前的实习过程中,必须“不经意地”解说大牌和墩的关系(不是介绍大牌点);对“套”也要有解说,例如有双套牌一定要告诉他们要叫出来,让同伴好选择,同样的,对同伴叫出的两套,一般应该选其中一个;“支持同伴”是桥牌叫牌中重要的一环,在前期的实习过程中能够支持同伴花色的行动都应该赞扬。

上面这几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叫牌道理,应该在讲叫牌法之前就让学员知道,这是为教叫牌法做铺垫,一旦进入教叫牌阶段,这些原理就不会成为负担,反而成为推动教叫牌顺利向前的因素。反映在效果上就是:负担觉察不到,快乐值继续保持,所以“快乐负担比”较高。

进入教叫牌法之前。要有“欲擒故纵”的手段,在前面的打牌实习中,出现没有叫到的定约,必须告诉学员,学了叫牌法才能叫到这个好定约,以培养他们对叫牌法的向往。临到要教叫牌法时,必须明确说明,前面的叫牌叫得不准,是因为没有章法,没有学叫牌法,学了叫牌法就能叫好牌,这样的“预先提示”加上学员在前面的实习中吃过苦头,很容易激发学员学叫牌法的积极性。由此可知,一开始就教“点”、教叫牌法,学员没有心理准备,扑面而来的大量记忆负担导致“快乐负担比”剧烈下降,非常容易造成退学现象(桥牌普及最难过的第一关就是这一道,可惜很多桥牌界人士都没有意识到)。

我教桥牌与人不同之处多数体现在启蒙阶段,大致就这些。

以前开始试用这样的启蒙教学方法,只是为了教的时候不必太费力。用了这样的方法以后却发现学员上升得很快(对比以前用其他方法教的学员),我自己也不明白是什么道理。再后来才发现,这样教的这些内容全都是桥牌的最简单、最基本的知识,如果跳过这些内容,以后在讲叫牌法或打牌技术过程中,同样要找机会来补的。把这些知识放在最先接触的位置,就为后来的突飞猛进创造了条件。所以,完全从零开始和我学牌的人,他们的学牌效率非常高(可能是最高的)。

我所用的启蒙教学方法适合一般的大众,是普遍有效的方法。至于大学生,用其他方法也有效,因为大学生中很多人具备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在跳跃式的学习进程中进行自我调整(实际上是自我回补基础,由于很多人不具备自我完善能力,因此学桥牌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因基础不牢靠造成的隐患),只是完善程度因人而异,所以我们看到即使是大学生,也存在很多学不好桥牌的。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比较隐蔽,一般不会被别人觉察,因此从教师的角度看,这种暗藏自我调整过程的教学方法效率高,但是,从学生角度看效率并不高,因为原本应该由教师做的事,转由学生自己另外加时间来完成了。我这套教学方法因符合教育原理,大学生用的话也能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只是程度不显著而已。

顺便说之一:在网上的牌桌旁,有时可以看到两三个人围着教一个人教,对打牌副数还很少的初学者来说,这可能不是好的教学氛围,因为这几个人的教学指导思想并不统一,发言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可能会导致被教的人不知该听谁的。如果是网下的教打牌,围观的人多说几句都不要紧,因为每个人说过的话不是每句都会进入被教人的耳;但是在网上教打牌,所说过的话都留在屏幕上,容易引起被教的人无意识地去考虑所有的发言,从而导致无谓的消耗或双倍降低教学效率(参见“我教桥牌与人不同之处”的第一篇)。

顺便说之二:网上的桥牌爱好者,犯低级错误的大约有四类,一类是不看书的人(他们认为桥牌是游戏,所以不用看书都能弄通其中奥妙),第二类是比较懒看书的人(书太多,不知道看什么合适,干脆就不看了),第三类是看过很多书的人,第四类是看过一些书,处于必经阶段,犯一些属于必然的错误,一经指出,就不会再犯,这一类所占比例很少,几乎可以忽略,(带这样的徒弟很省心,如果是从零开始教,这类初学者进步极为迅速)。

前三类各占将近三分之一,第二类和第三类的一部分,他们知道自己有错误,但是不知道怎么错,以及错在哪里。说起来比较有趣,也很令人痛心,第三类的相当多一部分不知道自己有错误,这部分人看了不适当的书,拥有不正确的叫牌理念,这一类的学生我收过(有些是我主动收的),我帮他们纠正错误期间,有两点是明确的,其一他们因看不适当的书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其二我纠正他们的错误,花费了时间。如果他们原来按合适的方式学牌的话,这两段时间是可以节省下来的,因此,这里存在一个双重浪费。想想看吧,如果原来不去看不合适的书,会出现这样的双重浪费吗。都说“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初学者有了不正确的观点,纠正起来是比较吃力的,比教一个从零开始的要困难得多(接近先用橡皮擦掉纸上画错的东西,然后从头开始画),只有亲身经历过、并且曾经教过桥牌盲打牌,才会体验到其中的艰辛。

顺便说之三:告诉各位一个秘密,不上网、也不看《网上教打桥牌》的高手,他们不知道有这样的桥牌教学方法存在。如果你苦于无门在赛场战胜本地的高手,那么请你采用上述方法来教学生或徒弟,由于你的学生表现不凡,于是你就有机会露脸了。
 

※ 本文由 lxhuang 在 2004-04-29 19:23:41 发表。

说明:初级园地栏目的大部分文章均取自桥牌教师黄晓林先生的初级教学专著,特此鸣谢!

 


重要说明:本站资料大多从网上搜集得来,旨在为桥牌爱好者们提供学习交流的方便,部分内容经过重新编排整理,若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13P对很多桥友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尊敬和留念的地方,前辈的心血不应消失掉。谢谢百度贴吧的贵州桥友xy_alpha提供了保存的数据。
东莞桥牌网于2013年1月15日恢复了13P在线浏览数据,并维持原创造者13P及宰相肚皮前辈的整体架构不再改动和更新!
粤ICP备08117329号-8ICP备05073487号
  © 2008 www.dgbrg.com/13P/    东莞桥牌网    Since 200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