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桥牌与人不同之处
在BBS上,我曾经多次透露自己教人学牌与众不同,有人相信,也有人不相信。自从我上网打桥牌以后,在牌桌上也见过别人教牌,至少,在方式方法方面,还没有见到和我类似的。但是,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可能尚未有人觉察。
在牌桌教牌,我按"能够接受的快、应用得快"的原则来教,不一定是见什么教什么,在牌桌上,甚至有时候见什么不教什么。
桥牌是成年人的游戏,要让桥牌"能够接受得快",必须了解成年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以及他们是怎样掌握新鲜事物的。"能够接受得快、应用得快",具体反映在,刚才介绍的知识,必须能够立刻运用,否则兴趣大减,结果是积极性降低。实际上,这个"能够接受得快、应用得快"的过程,是一个新信息在头脑中反复出现,记忆得到强化的过程。由此可以知道,出现率低的技术(一般多为中、高级),尽管它们在关键时刻作用非常大,但是早期教这些技术却是费力不讨好的。
"能够接受得快",讲究的是"因人施教",与学生的天分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发觉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强,则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担子,多灌些内容;如果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则被迫多用一些解说词,而且进度还要放慢,同是一样的问题,有时要用到差别比较大的解说方式。
从学叫牌到能够正常的使用一个叫牌法,必须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少则二三个月,多则二三年),如果我们要求桥牌盲掌握(注意是"掌握")一个叫牌法才玩牌,那他们得多久才能领略到桥牌的乐趣呀,兴趣很容易被消磨殆尽,网下的桥牌活动,因忍受不了叫牌法而退出的例子很多。能够坚持玩桥牌的大多是聪明人,他们觉得这个不是问题,教牌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教叫牌的进程排得飞快,无形中造成桥牌普及见效不大的普遍现象。BBS上著名的李思东,早在几年前就提出"叫牌是妨碍桥牌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也有类似的观点,不过,这样的观点来自现实桥牌赛中有好成绩的牌手,我感到很惊讶。据我所观察到的情况,忍受不了叫牌法而离开桥牌的比例不小啊。学用一个叫牌法既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进度的把握上就要有意限制学生过早接触太多的信息,以免他们感到压力太大,这就是在牌桌上教人学牌时,不要随便灌输新信息的理由。
赛场思路,也就是先算大牌点,然后确定是否开叫,或者怎样应叫,等等。对于一个桥牌爱好者而言,赛场思路是几百甚至上千副牌的经验积累,以及桥牌理论经过运用、反复得到验证的结果。在赛场上得出"XX点,叫YY"的结论,也同样是长年累月的经验总结。这样一个由几个月甚至几年总结出来的规律,会有什么人能够在几节课或几天里面达到初步运用呢。如果有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天才,如果他是天才,那么这样教桥牌盲显然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如果他不是天才,他能具备这样的运用能力吗。所以,不按赛场思路来教叫牌法,是我和其他人在教牌方面的最大不同,也就是"赛场思路不等于教学手段"。当初学者掌握了很多很多基础的知识以后,才能按赛场思路来教叫牌,早期按赛场思路来教叫牌,容易出现欲速不达的结果。(教打牌技术也有类似现象)
在牌桌上,如果碰到什么就教什么,对初学者来说是失败的教法。某一项技术,往往要建立在另一项(或多项)技术的基础上,由于刚接触桥牌,初学者缺少基础的东西,他们不可能对所有的内容都能接受(例如,简单的飞牌还不能运用自如,讲"投入"打法绝对是无效劳动)。碰到一些复杂的技术问题或出现率比较低的例子,我通常都敷衍了事,甚至明确地对学生说"现在不要关心这样的问题,因为今天不会再碰上这样的牌"或者"现在不要关心这样的问题,你现在理解不了"。如果打牌中出现的任何技术问题都详细地解释,讲解复杂的技术问题将占据大量的时间,导致效率降低,而且,讲复杂的内容,学生听不听得进去很值得怀疑。更为糟糕的情况还在于,费了大量心血讲解复杂的技术问题,在后来(一天内)的打牌中却不再遇到,于是学生非常容易忘掉你曾经费尽心机解释的那个技术问题,教学效率极低!"敷衍了事"本来是不负责任的成语,但是,在单独指导初学者的过程中,"敷衍了事"却是高效率的保障,请各位明察。
开叫和应叫要早做总体说明。在刚学牌一两天的初学者看来,响应同伴的叫牌可以都用同一个应叫原则,这样的看法容易导致先入为主的错误理解。早期让他们知道所有的应叫虽然都叫做"应叫",但是不同的开叫对应的是不同的应叫。如果最初阶段不给予明确,等过了很久以后才纠正他们对应叫类型的看法,就已经浪费了不少时间。早期让初学者知道应叫的类别多,是让他们建立起一个初步的轮廓,这对建立他们的整体概念有很大好处。
在网上的牌室中交流不能与现实中相比,交流只能通过打字,而打字交流的效果不能与说话相提并论。所以,网上的教学中容不得一句废话,例如,"你怎么能这样叫"或"不能这样叫"的句子会带来很低的教学效率,因为看到这句话的人可能会考虑这个句子会代表什么意义,而实际上这句话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无形中给被教的人增加了负担。
说废话有一种双倍降低效率的作用,因为你说了一句废话,等于自己少说了一句有用的话,加上听的人多听(加上思考)一句一共是两句。
如果你说的十句话里面有一句废话,有效功是9,已用功(或已做功)是1+10,则你的教学效率是
9/(1+10)=82%
效率为什么不是9/10=90%?原因在于,你说的那句废话造成学生的无用思考,这一无用思考是你引起的,当然算你做的功,所以你做的功是1+10,而不是10。
同理,可以类推。如果你十句里面有两句废话,教学效率为8/(2+10)=67%;如果十句里面有三句废话,教学效率为7/(3+10)=54%。
教十句有三句废话,教学效率就下降到50%附近,真是很可怕。
初学桥牌的桥牌盲,他们本身不会分辨什么是废话,所以,当你有意或无意说了废话,教学效率就下降了。在初学者有了一定的经验以后,他们才逐渐具备不受废话影响的能力,到了这个阶段,凡是会打桥牌的爱好者都能有不错的教学效率,这就是有了一些经验的初学者比较好教、而桥牌盲不好教的原因之一。
是否注意到我多次提出的桥牌教学挑战,都是限定在教桥牌盲的最初几天时间,因为在这几天里面,是最能体现教学效率的阶段,我不太相信这个阶段国内有多少人能够超过我(当然,随着我揭示了这里面的内在规律,以及我的《网上教打桥牌》即将出版,我相信以后会有来者超过我)。至于启蒙以后,特别是到了水平比较高的阶段,我的教学优势逐渐降低为零。
自从我转向注重桥牌普及之后,渐渐有了"打牌好,教初学者未必行"的感觉,当时看到的也只是一个个打牌打得好的人,教初学者没优势,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直到在实践中发现"赛场思路不等于教学手段",才彻底明白过来。
桥牌的历史已经将近一百年,我国的桥牌运动正常开展也有二十多年了,参加桥牌活动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是非常小的,如果按照获得冠军的人教牌不成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中国的桥牌普及不会有任何困难,可是现实情况恰恰相反,桥牌普及难一直没解决。中国桥协,不重视桥牌普及、不重视桥牌教学的现象,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
※ 本文由 lxhuang 在 2004-04-06 11:13:49 发表。
说明:初级园地栏目的大部分文章均取自桥牌教师黄晓林先生的初级教学专著,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