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兰队与桥牌
Pietro
Forquet 著
|
.
返回目录
|
“中国妙招”
我们首次与中国台北队对阵是在1964年纽约奥林匹克大赛上。贝拉多纳事先研究了我们对手的叫牌体系,宣称:不会有什么特别的问题。就在比赛之前,加罗索开玩笑地说:“那么请提防中国妙招吧。”
比赛以我们获胜告终。可以肯定,我们的胜利中包含着艾瓦瑞利在以下牌局中施行的让人上当的一记“妙招”:
A 10
4 3
K J 4
3
J 2
A Q 2
|
|
双方有局。叫牌过程:
|
西
|
北
|
东
|
南
|
贝拉多纳
|
艾瓦瑞利
|
|
—
|
1
|
×
|
1
|
—
|
2
|
—
|
3
|
—
|
4
|
—
|
—
|
K Q J
9
6
10 6
K 9 8 7
9 6
|
=
|
贝拉多纳首引
2:3—8—K。
10飞过去,艾瓦瑞利赢以Q,兑现
A,续出
10。庄家赢以K并出第二张
。贝拉多纳刚才出了
8,现在跟5。明手的K丢失给A,艾瓦瑞利迅速回出一张
。
假定在如下的关键形势中你处在庄家的地位:
要获得成功,你不能再丢失一墩牌。
在
回攻上你将如何打?
全付牌如下:
如果在艾瓦瑞利的
回攻上你决定垫一张
,你就能完成定约。然而,实战中的庄家不愿冒
被西将吃的危险(如果西原来持
双张)。因此他以
Q将吃。这位中国庄家推断,如果
是2—2,定约已成;而如果
是3—1,对标明的
Q的将吃飞牌就必定能取得其余的牌墩。
从庄家的观点来看,
飞牌是标明的。因为鉴于艾瓦瑞利兑现A并对明手剩下的J出10的打法,
Q明显地执于西手。
于是庄家陷入了艾瓦瑞利设置的圈套。在用
Q将吃了
回攻之后,他兑现两张将牌,并出
9,让它飞过去……
在另一室内,叫牌过程为:
西
|
北
|
东
|
南
|
|
加罗索
|
福盖特
|
—
|
1
|
—
|
4
|
—
|
—
|
=
|
叫成了同样的定约,但由北主打。东首引一张将牌,加罗索以明手赢得,续出
10到Q。东踌躇了一下考虑形势。显然加罗索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
赢墩来垫掉明手两张
之一,从而东认为最好是立即攻击
。东希望同伴有
Q,因而转攻
4,这样就解决了我同伴的所有问题。